第(1/3)頁 “為什么救命藥的價格那么高?” “是醫院太黑暗!什么寧愿藥架生灰塵,但愿人間無病人都是騙人的,他們的良心都被狗吃了,有更好更便宜的藥就是不用!” “唉,沒錢就不給治,送到急救室門口前了沒付夠錢都不肯救!這種事情還少嗎?” “醫藥企業的良心也被狗吃了,吸的是病人的血,吃的是病人的髓!” “呵呵,醫院和藥企都是一伙的,還不明白?” “真正賣假藥的黑心商人沒被抓,賣有效果的,病人吃得起的便宜藥,卻......” “賣假藥的和某些部門也是一伙的,還不明白?” ...... 有人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劇情展開,一個個觸目驚心、冰冷刺骨的現實問題吃果直白揭露出來,觀眾們的憤懣也在胸腔中不斷的、瘋狂積累,一時間青筋畢露、咬牙切齒的罵聲四起。 誰都知道,觀眾的憤懣需要一個靶子,他們情緒需要一個宣泄口,但偏偏最讓人難受的地方在于,這部電影就不給你開這個口子! 縱觀整部電影的上半部分,導演的克制程度簡直是令人指,就連穿插在電影里面的一些笑料,都顯得那么的冷酷無情! 比如,你都眼見著呂受益心中的悲傷要炸裂開了,這時他就會畏畏縮縮的咧嘴一笑,用一句“吃個橘子?”給你把情緒收回來...... 又比如,前一分鐘眾人都在酒吧經理“辣眼”但“舒服”的舞姿中宣泄出幾分情緒,鏡頭一轉到了思慧家,瞬間給你打回原型,哪還有什么宣泄?有的只是更現實、更黑暗、更壓抑...... 因此,觀眾們的憤怒情緒漸漸累積,一些明顯不正確的“情緒”言就在所難免了。 但也并非是夢工廠要故意“致郁”,刻意引公眾的焦慮感什么的,而是這些問題,遠遠不是誰對誰錯那么簡單。 不同于蘇落上一個時空的原版原作,那個版本是讓觀眾的憤怒情緒在電影下半部分集中爆出來,比如老太太的哭訴、黃毛的車票與全家福、程勇崩潰的痛哭等等,主創仿佛掄著大錘一下重過一下地敲在你心上,煽爆,你必須得哭,你怎能不哭? 可是說白了,就是用底層人民的主觀視角與情緒不負責任的瘋狂甩鍋,讓你宣泄出來了,但并不客觀公正。 而這個時空里,蘇落這部改動過的《我不是藥神》在下半部分依然保持的極度的理性與克制,它讓人看得絕望! 呂受益自殺了,是因為程勇放棄賣藥,他再也買不到便宜藥,但程勇沒有錯啊,上有老下有小,他不能坐牢,你能怪他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