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縱觀整套組曲,蒙樂、漢樂民族、原生態(tài)、通俗、戲劇、靈歌、秦腔、說唱……另有一些唱法技巧根本無法歸類,是純屬她個人的演唱方式。 她的歌聲是自由的,她的演唱無論用來何種技巧或是超越了某種人體生理極限,你都無需驚訝,她早已經(jīng)不用任何技巧唱歌了,她只是在用全部的情懷與生命來展示古人的情懷,這才是最可貴的! ...... 另一邊,老院長聽得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阿湯姐的演唱無與倫比,既是一個民族的聲音,又是發(fā)自一個人生命的聲音。 而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的遠不止是阿湯姐的歌聲、蘇武牧羊的民族氣節(jié)故事。 在編曲上,《蘇武牧羊》明顯是流行音樂形式的創(chuàng)作,但它卻也是民族音樂的一次豐收! 蘇落這家伙完全就沒按民樂的套式去寫,但在骨子里又極力稟守了民族音樂的思維,以開放的態(tài)度寫民族音樂,這不就是蘇落一直堅持的觀念嗎? 既繼承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又不以僵化的態(tài)度對待;既要大膽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又要保持一個民族自身的文化神髓! 中國音樂在面向時代、面向世界的創(chuàng)造中要守住自己的結(jié)構、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生命形式,而在對流行樂器、世界多民族樂器的使用上,泱泱大國要有一種為我所用的泱泱大氣! 今天,很多人都有個誤區(qū),總覺得琵琶一掃、二胡一拉、嗩吶一吹,嗯,這就是我們的民族音樂了。 其實呢?這種認知是很膚淺的,任何樂器只是形式,它是皮,而不是骨! 況且,真要說起來這些樂器還都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呢...... 在《蘇武牧羊》的配樂中,他用了木吉他,但是你聽不到一絲絲的西班牙民間熱舞;他用了西它爾,但是你聽不到印度音樂的風情;他還用了非洲打擊樂,用了拉美樂器、阿拉伯鼓......可無論他怎么用樂器,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在你耳里聽到的,全都是中國! 這才是真正的偉大之處啊,它傳承的不是任何形式上的東西,而最后完成后你看到的、聽到的卻都是民族音樂自有生命力的延續(xù)! 這部作品,驚天地,泣鬼神! 它是希望,它的出現(xiàn)是在嘗試提醒我們,這種從個體生命尋找新的民族音樂的路子! 它也是絕望,它的出現(xiàn),像是給中國的民族音樂封了個頂,就像是無法超越的大山,只能敬仰,無法攀登...... 一首《驍歌出塞》演唱結(jié)束后。 全場死一般的沉寂, 聽不到觀眾的掌聲與尖叫, 只看得到,所有人的身子都在顫抖著......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