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元首在統帥部的會議里,第一次把日本放在了敵人的位置上,此前大家早已有所預感,所以當時在場的沒有人對此感到突然。 因為日本在歷史上長期是以英國走狗的嘴臉出現,較少有德國人對日本心存好感。在日本的干涉下,中德軍事交往被迫中斷,當時已經引發了不少高層軍官的不滿。加上部分從中國回歸的商人和軍官,帶回了日本在中國戰場燒殺擄掠的消息,更是讓部分懷有正義感的德國民眾對此感到不齒。 只是希特勒急于尋找國際上的政治盟友,這才與那個東方的島國一拍即合,當時德國和日本沒有利益上的沖突,締結了以**協定為幌子的結盟條約之后,兩國展開了一系列軍事和經濟上的合作。 結果德國人發覺自己好像是被坑了,日本人那邊只知道拼命吸收德國的高新軍事技術,在經濟領域根本沒有給德國什么幫助。 政治層面上日本倒是很賣力的為德國搖旗助威,但是別忘了日本早就退出了國聯,本身已經被西方世界所孤立,德國非但無法利用日本的影響力,相反卻被對方所利用,成為日本獲取歐洲技術和資金的跳板與助力。 希特勒喜歡從地緣政治層面考慮問題,他需要日本在亞洲牽制蘇聯,同時在太平洋西側牽制美利堅,所以在日本利用德國的問題上,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容忍態度。 不過,如今希特勒已經在法國前線死于非命,執掌德意志帝國大權的是新元首徐峻。新元首似乎對日本一直沒有好感,這一點大部分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員都有所了解,但是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原因,為什么這位上帝使徒會對地球另一端的小小島國,充滿了一股厭惡之情。 有人說元首少年時受到過旅德日本人的欺負,這顯然是一個不靠譜的謠言,施泰德家族就算在魏瑪共和國時期也是一地豪強,施泰德家的少主就算混的再差,那也是個可以在慕尼黑城里橫著走的頂級紈绔。 自從德國開始插手亞洲事務,統帥部的諸位人精們就嗅到了異樣的氣味,元首的大部分決定都有著明顯的針對性,而目標就是德國曾經的“親密盟友”日本。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帕麥斯頓的這句話德國人也是知道的,雖然以往是常常被用來諷刺英國人的無恥,不過德國人在心底里還是對這句話里的內涵表示贊同。 沒有永遠的朋友,何況德國和日本還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朋友,要是翻起老賬來,倒是和日本有那么一籮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