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重型坦克被安置在步兵壕溝的后方,作為步兵支援火力存在,但步兵們此時連鞏固自己的工事還來不及,根本沒時間為坦克車輛挖掘掩體。結果這些坦克完全無遮無掩,就這樣孤零零的暴露在空曠的平原上。 在照明彈的映照下這儼然就是個無與倫比的顯眼目標,躲在灌木和圍墻后的德國坦克輕易的把這些鋼鐵巨獸套入了瞄準鏡,隨后用一發萊茵鋼鐵或克虜伯生產的穿甲彈或者半穿甲榴彈將其打成廢鐵。 瑪蒂爾達系列坦克皮糙肉厚,在法國戰役中給德國坦克部隊留下了不少惡劣的回憶。這些速度死慢的烏龜堅硬無比,德國反坦克炮手就算把炮口頂到對方的前裝甲上都打不穿那層鋼殼。隆美爾就是被這種坦克突襲而敗走阿拉斯。最終死在了法國的一座無名土丘上,最終卻成全了那位上帝的使徒,在那里一戰成名。 不過現在風水輪流轉,勝負的主導權落到了德國人的手里,德國裝甲部隊有了克敵制勝的武器,48倍徑的長身管75毫米主炮可以打穿世界上現有的所有坦克,哪怕其中一些還只是存在在紙面上。安裝了這種主炮的四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在戰場上幾乎如入無人之境,人擋爆人、坦克擋爆坦克。 這些德國坦克手幾乎都殺瘋了,一路上堪稱勢如破竹,第一裝甲師留在外圍防線上的三十多輛瑪蒂爾達坦克在一晚上就被屠殺一空,這支英國步兵坦克營全軍覆滅,無一人生還。 所有關于這支部隊當晚的作戰描述都是來自于幸存的英國步兵和德軍的戰地記錄,由于存在非常多的相互矛盾的地方,在戰史研究者中引發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爭論。 爭論的焦點就是英國坦克營究竟有沒有與德國坦克發生過坦克戰,德國方面的記錄是根本就沒有發生過類似戰斗,德國人表示己方全程都在愉快的打靶,坦克手和突擊炮手們選擇在五百米外瞄準發射,在這個距離上,隨便打到任何一個位置都能保證完全穿透一發入魂。 英國人則表示載當晚的作戰環境下完全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英國步兵坦克是在與德國坦克近距離纏斗中被各個擊破的,因為誰都知道瑪蒂爾達的機動性有多么悲劇,這些勇敢的坦克手還是毅然而然的面對精銳的敵軍奮勇作戰,堪稱是英國勇士中的楷模,應該給這些人追發十字勛章以作安慰,激勵后人勿忘前人的武勇精神云云。 實際上這兩種情況在當晚全都發生了,因為這些英軍坦克是分散配置的,所以有的防線上只有一個坦克排,而有的防線上就有一個坦克連。英國把坦克排稱為小隊,把坦克連稱為中隊。 當晚有一支瑪蒂爾達II型中隊就與一支德軍四號潛水坦克連之間發生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坦克戰,也是戰爭爆發以來還從未發生過的丘陵地帶坦克夜戰。(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