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謀劃-《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
第(2/3)頁
德國裝甲部隊是閃電戰中地面部隊的矛尖,德國坦克在捷克與波蘭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敵軍陳舊的作戰理念與不合時宜的裝備,無法應付機械化部隊高速突擊與連續空中打擊的基礎之上。
德國裝甲部隊面對的是敵人數量龐大的陸軍步兵,戰術古板,移動緩慢,反應遲鈍,而且缺乏反裝甲武器。
所以憑借裝甲薄弱的一號與二號坦克,德軍可以輕易的突破步兵的防線,同時依靠一號與二號坦克的靈活與高速,以及強大的越野通過能力,可以趕在敵軍撤退的步兵前頭完成兩翼迂回,包圍崩潰的敵軍單位,配合后續的其他部隊對包圍圈內的敵軍加以殲滅。
但是德軍裝甲車輛與他敵軍中的同行相比,并不掌握明顯的優勢。他的敵人其實擁有不少質量與性能上更優秀的裝甲車輛,德國裝甲部隊在與對方的裝甲部隊正面對抗時,很多時候是遭到技術性碾壓的。
問題在于敵軍的對坦克的使用理念上還處于一戰時期,將坦克視為步兵進攻的支援力量,所以往往會把坦克分散配置給各個步兵單位,同時敵軍還缺少步坦聯合作戰訓練,步兵與坦克常常會在作戰中自行脫節。
所以雖然敵軍坦克部隊常常在正面作戰中能夠擊敗德軍坦克,但是德軍會依靠局部數量上的優勢,調遣一部分坦克正面糾纏住敵裝甲部隊,派遣另一部分坦克從側翼向敵軍裝甲部隊后方迂回,粉碎敵軍后方的指揮所與輜重,切斷敵軍的補給線。
一般情況下,對手會很快就會陷入混亂,并且開始撤退。步兵或許還能跑得掉,但是輜重補給斷絕的坦克部隊根本就沒有多少持久力。連續作戰加上機械磨損,很快就會陷入彈盡油絕發動機趴窩的尷尬境地,此時德軍會派遣步兵配合火炮一個個的解決掉這些鋼鐵靶子。
但是一旦德軍坦克遇到同等兵力的敵軍裝甲部隊,結果常常會演變成一場一邊倒的潰敗。此時的德軍坦克兵只比對手多上幾次作戰經驗。還大多是攻擊步兵與碉堡,并沒有多少與裝甲部隊真實對抗的經歷。德國坦克兵只能算比對手早脫了幾天殼,遠遠還沒達到后期身經百戰的地步。
在法國戰場上德國坦克部隊有好幾次遭遇法國集中起來的坦克集群的正面突襲,結果被打得狼狽不堪丑態百出,燃燒的三號與二號坦克鋪滿整片戰場。
而且德軍坦克還有一個閃電戰戰術導致的弱點。由于戰術需要,指揮官過于追求坦克長途奔襲高速突破,但配屬給坦克部隊的步兵師大都只是半機械化甚至依然是純騾馬化的,所以高速突進的坦克部隊往往會與配屬的步兵部隊脫節,造成后勤補給線時常會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之下。
在歐洲戰場,要不是對面敵軍已經陷入混亂,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擊,否則早在法國戰役初期,德軍的裝甲師就有好幾次會被敵軍分割包圍,遭受沉重的打擊。
同時由于德軍戰術追求高速連續的攻擊。德國裝甲部隊的機械磨損非常嚴重,德國坦克又過于精密,一旦磨損超過極限就會立即出現故障,所以必須要時刻保持后勤補給線的通暢,保證后備零件與修理勤務的跟隨。一旦勤務保障出現問題,很快就會出現大量坦克因為故障而趴窩。
如果處于進攻狀態時還好,德軍可以隨時回收修理這些車輛。但是一旦遇到撤退戰,那么這些坦克就只能就地遺棄給敵軍了。這一幕在原本的世界,蘇德東線戰場上時常發生,大量昂貴的坦克往往因為一些非常細小的故障就被遺棄在撤退的路上。而這些故障在平時是很容易獲得修理并恢復的。但是由于部隊處于撤退狀態,輕武裝的后勤修理與補給單位跑在了裝甲部隊的前面,擔任后衛的坦克連一輛拖車都找不到,這些車輛只能白白的扔在了戰場上。當然這些是原本的歷史。在現在的時空中這些還沒有發生,徐峻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在德軍現有的戰斗經歷中,德軍的裝甲部隊通常情況下是專門用來敲打敵軍步兵的,而解決掉敵方裝甲部隊最終依靠的往往是德軍的步兵和炮兵,死在集束手榴彈和37敲門器下的坦克其實占據了敵軍坦克損失原因中的很大一部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深水埗区|
固阳县|
兴海县|
谷城县|
大余县|
遵化市|
望城县|
新竹市|
阿尔山市|
嘉荫县|
香河县|
安康市|
阿城市|
麟游县|
任丘市|
德化县|
湖口县|
叙永县|
泸州市|
民权县|
独山县|
苍溪县|
罗田县|
清流县|
北票市|
西贡区|
大渡口区|
英山县|
榆社县|
麻阳|
腾冲县|
内乡县|
利辛县|
军事|
穆棱市|
汉阴县|
福安市|
芜湖县|
伊春市|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