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希特勒是個偏執的民族主義者,他藐視一切失敗者,藐視一切非日耳曼民族。他的占領政策里深深的刻下了他個人的痕跡。 他是個疑心很重的人,他并不相信那些被占領國的降伏,他想要的不是對方的投降,而是對方整個國家。 雖然為了向世界展示他這個征服者的姿態,他做了不少表面文章,比如給于對方適當的自制權。但是,他無法克制住他對權利的那種執念,當他認為對方挑戰到了他對這些土地的絕對控制權之后,他會立即撕毀那些他自己簽訂的協議與條約并且毫不猶豫的在第一時間把對方踩在腳下。 這種自抽耳光的行為對于希特勒來說并不算一件大事,以他的思維模式,只有他愿意遵守的協約才是有效的協約。 但是,就是他這種近乎無恥的行為,致使德國失去了與被占領國相互諒解的機會,失去了被占領國人民對于德國人的最后一絲期待。以至于當德國在東線陷入泥潭的時候,發現有可乘之機的同盟國稍稍加以煽動,那些國家的地下抵抗組織就猶如雨后春筍一般遍地開花,德國占領軍疲于奔命,白白耗費了無數寶貴的人力與資源。 德國雖然占領了大半個歐洲,卻從頭至尾都沒有真正掌握歐洲的實際控制權,也沒有正真利用起歐洲那豐富的資源。 德國占領政策的指導思想竟然是掠奪與滅絕,這是讓徐峻最感到不可思議的問題之一。 納粹黨領袖們的短視在此得到了最佳的證明,這群白癡竟然以德國是領袖民族這個理由而對那些占領國欲取欲奪,毫不考慮被占領國的人民的感受。 這群家伙的思維模式近似于山賊而不是一個國家官員,勝利讓這群家伙沖昏了頭腦,他們只考慮怎么在最短的時間內填滿他們巨大的錢包,把被占領國當成了他們私人的倉庫與錢莊。 徐峻不能容忍這種事情在他的手里再次發生,他必須調整德國的占領政策,讓德國真正能夠調動起整個歐洲的力量,只有這樣他才有信心打贏未來的那些艱巨的戰役,完成他給予部下的承諾。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德國在二戰中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德國缺少戰爭資源,還有人直接了當的指出德國失敗的原因在于稀有金屬的缺少,這些論點徐峻在原則上表示同意。 但是,德國真的那么缺少資源嗎? 對此,徐峻保留他個人的看法。 他認為,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資源的確有些緊張,但是并沒有傳言中那么嚴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