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瑞城蟲屬性研究所。 陳堅勇靜靜凝望著面前的論文很久,他嘴角漸漸翹起,轉而大笑起來。 原來,因為自己的蟲之力招式被批得一無是處,他心里面也是一直憋著一股氣。 現在隨著“特性不共存”的實驗發表,蟲之預感是不是一種特性已經得到了質疑。 或許……如果蟲之預感真的是一種招式的話,那一切不就回到原點了嗎?! 不止是陳堅勇,很多的學者都得到了關于研討會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就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要知道,在蘇小白提出了特性概念之后,很多的學者都已經投入了特性研究,現在竟然有人開始質疑特性的存在了。 “回答呢?蘇小白的回答呢?” 一些學者在得到消息之后,就瘋狂的開始打聽消息。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作為當事人的蘇小白竟然保持了沉默。 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無疑就是一種默認的態度。 這更是讓高成的支持者欣喜若狂,認為蘇小白是在退縮和畏懼,于是論戰氣氛愈發高昂,各種攻擊起特性概念。 但是讓其他人同樣有些疑惑的是,提出了“特性不共存”實驗后,高成學者竟然同樣沉默了! 就在這樣沉默的氣氛之中,許海委員卻是再次強調特性是一種能量的說法,并且特性能量和屬性能量完全相同! 這是一種基于“特性能量說”上面提出的另一個假設,完全可以解釋“蟲之預感是一種特性,蟲之抵抗是一種招式。” 而許海委員的猜想瞬間就遭到了蔡文躍委員的反駁,他認為特性是一種遺傳基因,因此許海委員的假設不成立。 不過,蔡文躍委員卻是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蟲之預感特性是一種自身基因對于蟲屬性能量的運用。 這一點就像是精靈在使用自己的本系招式的時候會得到加成一樣,這是一種對于能量的運用而不是特性本身是一種能量,而這也正是為什么特性蘊含的能量能夠代入到招式的能量公式之中的原因。 因為不管是特性也好,招式也好,這全部都是一種對于能量的運用方法而已,本不能代表自身就是一種能量! 蔡文躍的論文就仿佛是平靜的水面上投下的一顆炸彈,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引發了一輪對于特性本質的討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