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著悄聲發大財的打算,1910年7月“羊毛戰爭”結束后,李福壽率領的大洋帝國在國際上就沒有什么動作,而是全心全意的專注于內政,選舉新內閣,合并紅河谷大都市,恢復并異地重建戰爭中搬遷的數千家工廠,一切以低調為主。 時間過得很快,一年時間過去了,1911年世界上發生了兩個震動國際大事件,令全世界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遠東和西亞,幫助舞臺中央的大洋帝國安然退場。 第1件是清國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第2年1月1日,起義軍在南京宣布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孫*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2月12日,清隆裕太后代宣統帝溥儀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授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政府,滿清滅亡,民國成立。 第二件是意大利于1911年9月17日決定對奧斯曼開戰,9月19日宣布戰爭總動員。 這場戰爭要說有什么理由,其實也沒有,就是意大利王國看奧斯曼帝國腐朽軟弱好欺負,迫不及待的準備上去啃一口。 戰爭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島嶼和西亞進行,這引起了歐洲國家和輿論界的高度關注。。 尤其是當初被德國首相卑斯麥譏諷為;“帶著一口爛牙,卻有一個不錯的好胃口。”的意大利王國嶄新亮相,試圖以雷霆萬鈞的優勢亞服奧斯曼,打一個漂亮的輿論翻身仗 9月29日,意大利對奧斯曼宣戰,意國海軍當日襲擊了東地中海的奧斯曼艦隊。 意國海軍規模位列世界第7,總噸位40萬噸,奧斯曼海軍排名為第14,不到7萬噸,海軍實力僅為對方的1/6。 奧斯曼帝國海軍上層軍官貪污腐敗橫行,艦艇維護極差,士兵飽受壓迫盤剝,為了生計只能上岸做小生意, 從上到下都沒有戰斗力和誓死抵抗的決心, 所以一擊即潰。 10月2日, 意大利王國第七軍團司令官卡羅·卡內瓦中將率領意軍4.1萬人在的黎波里登陸,奧斯曼在利比亞的駐軍僅4千余人,面對強敵入侵只能節節敗退, 丟城失地。 至10月底,意軍占領了的黎波里、霍姆斯、班加西、德爾納、托布魯克等沿海幾乎所有港口, 面對戰場不利局面, 奧特曼陸軍試圖大舉增援, 但是被英國人阻擋了。 奧斯曼巴勒斯坦與利比亞的陸地連接必須通過埃及,但英國不允許奧斯曼陸軍經由埃及進入利比亞, 奧斯曼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地中海沿岸港口淪陷, 奧斯曼海軍與意大利實力相差懸殊,在不掌握制海權的情況下, 海運部隊等于自殺。 奧斯曼被迫發動當地阿拉伯人組成2萬余人的游擊隊, 與意軍周旋, 沒想到這一招, 卻讓意大利吃了大虧。 此時意大利已經展現出面條軍的屬性,屬于陣地戰、游擊戰雙無能部隊, 在非洲被埃塞俄比亞打得滿地找牙,在西亞搞不定2萬人的阿拉伯游擊隊,反而不斷的損兵折將。 11月6日, 卡羅·卡內瓦中將致電羅馬,表示沒有10萬人拿不下利比亞, 意大利政府決定增調7萬人去往利比亞。 這件事引得歐洲輿論大嘩,要知道奧斯曼帝國在利比亞的正規軍只有4000人, 此外還有2萬余人的阿拉伯游擊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也不需要十一萬人的大軍圍剿, 這也太特么夸張了。 至1912年1月,意軍終于在利比亞沿岸站穩了腳跟,但面對中南部廣袤沙漠,意軍望而卻步,覺得環境過于惡劣,連一頓意大利面條都吃不上,這仗打不了了。 意大利決定從索馬里招募一萬人雇傭軍, 與利比亞的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作戰,為此開出了1.6億里拉的高昂代價,這筆錢相當于600多萬英鎊。 于是,聲名赫赫的索馬里雇傭兵再度披掛上場, 參與到意奧戰爭中來,很快將武器簡陋的阿拉伯游擊隊打得屁滾尿流,到處逃竄。 但是游擊戰就是這樣,想要擊敗敵人不難,但想要徹底消滅敵人那可就難度增加10倍也不止。 當然了,這里還存在著養寇自重的意圖。 若阿拉伯游擊隊都消滅干凈了,那還要雇傭兵干啥? 意奧戰爭,英國、大洋帝國,俄國公開支持意大利,法國宣布中立,德國宣布中立,但繼續向奧斯曼輸送軍火并派遣軍事顧問;奧匈則公開支持奧斯曼。 意大利海軍在地中海、紅海、亞丁灣取得壓倒性優勢,但陸軍在撒哈拉大沙漠進展艱難,完全靠索馬里雇傭兵撐著。 如今的虎門雇傭兵可不僅僅有華人,可以說是一只全世界冒險家匯集的國際性組織,有崇尚冒險精神的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荷蘭人,挪威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等等,在虎門地區組成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的中小型雇傭兵團體,華裔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占居總人數8成以上的絕對優勢。 意大利人的這一單戰爭生意,直接讓虎門雇傭兵吃撐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