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 左道旁門-《玄霄仙君》


    第(1/3)頁

    柳元正幼失雙親,又生在修真世家,本不該是這般陰翳性格。

    仙道之修,多心性涼薄之輩。

    遑論這等宗族。

    自幼年時,柳元正便嘗到了此間的冷暖,又是心性未定的時候,若無變故,成長到今日的柳元正,合該是個自閉、內向,對人怯懦的孩子。

    可惜世間事,少有十成定論。

    終是雙親福澤猶在,待柳元正稍稍長成,開始思慮事端,又在宗族學堂的教育下,逐漸有了修行認識的時候,少年卻無意間自識海靈臺,意外察覺到了這部神秘玉書《玄霄秘策》。

    玉書高懸靈臺之上,通體綻放鎏金玄光。那時的柳元正不過十一二歲,神魂尚且孱弱,往往看向金書,只讀上一二字,便耗去心神,疲憊不堪。

    但也正是如此,斷斷續續幾年光景,柳元正不僅記下了《玄霄秘策》引言與第一卷,更鍛煉出了遠超常人的強韌魂魄。

    再說那部玉書。

    近萬字前言,乃作者所書,自稱五雷散人,當時修行界的左道宗師,一手五行雷法縱橫天下,交友五湖四海之間,端的威風,便是玄宗巨擘也需以禮相待。

    被尊為左道宗師,這位昔年散修出身的五雷散人便要承擔起匡扶旁門氣運的責任。晚年時,五雷散人也曾廣收門徒,傳法于散修之間,只是結果不美,左道旁門,終歸底蘊不如玄門正宗,運功行法多有偏頗,難窺真道。

    數千年時間,眾弟子無一人能成,心灰意懶之時,也讓五雷散人意識到,若無創舉,自己飛升之后,旁門將再無宗師,只會慢慢凋零。是故,五雷散人將弟子寄養在玄宗友人門下,獨自閉關漫漫歲月,匯總經年所學,終于在飛升之前,創下這半闕雷法仙書,存于洞府之內,留待有緣之人。

    昔日柳元正讀罷書中前言,便在宗族內旁敲側擊,想要探尋這位五雷散人,而出乎意料的事,這位五雷散人卻也不難探聽。

    這位左道宗師三萬七千年前,自玉嶺山飛升,而立下五雷圣宗的,便是昔年被五雷散人寄養在玄青仙宗的小弟子元道真人。

    真人感念師尊傳法之恩,又在玄青仙宗得傳雷道正法,補全了底蘊上的疏漏,遂立五雷仙宗,如今亦是正道諸宗之一,山門便在玉嶺山以北九千里。

    直至如今,這位開宗大真人尚且坐鎮塵世,乃正道輩分絕高的幾人之一。

    自然,在玉嶺山的地界,也很容易探聽昔年那位五雷散人之名。

    當時得知此間種種,便是柳元正也只能感慨因果間的玄妙,想來這三萬七千年間,元道真人也一直在尋找五雷散人晚年閉關的洞府,只是玉嶺山廣袤,遂古以來,隱居閉關者如天河沙之數難記,終是不得其法,探尋未果。

    而昔年玉嶺山中的命案,一是柳元正雙親,一是上宗修士,一是魔道修士,卻也不知是誰尋到了五雷散人的閉關洞府,得到了這半闕仙書,但一番生死廝殺,依結果而言,想來是柳元正雙親暗中得到了玉書,作為最后的遺澤,在柳元正尚且年幼的時候,溫養在了識海靈臺。

    而正如前言之中所述,柳元正所得,只是半闕仙書。

    修為再高,五雷散人終歸是左道宗師,非為玄宗巨擘,旁門的影響對他而言已經根深蒂固,難以創出真正窺見妙道的功法;但是晚年飛升之前,五雷散人已經找到了一條借假修真之路,盡數記在玉書之中。不知如此,這部玉書更是左道雜學的集大成者。

    可不論如何補充,終歸是缺了根本修法,半闕玉書難全,散人終是抱憾飛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汾阳市| 河间市| 凤凰县| 南安市| 临邑县| 雷州市| 蒙自县| 瑞丽市| 湖北省| 潮安县| 神农架林区| 马关县| 仙桃市| 开鲁县| 普洱| 班戈县| 遂宁市| 南汇区| 日喀则市| 揭西县| 灵丘县| 巴青县| 西丰县| 新晃| 浦城县| 临夏县| 安徽省| 古浪县| 乐昌市| 南陵县| 罗源县| 边坝县| 平乡县| 临安市| 陆丰市| 乌鲁木齐县| 汉川市| 府谷县| 沙雅县|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