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章 徐家莊-《一世富貴》


    第(1/3)頁

    太陽升到了半空,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然而這暖意卻還不足以融化地上的冰雪,冰上加水,路更加濕滑。

    徐平和徐昌等幾個莊里的重要人物站在莊門口,看著遠處慢慢駛過來的一輛牛車,都是滿臉期待待。

    這是縣主簿郭咨幫著莊里介紹來的第一批會種水稻的南方人,有了這些人,莊里整好的田地轉過年來就可以種水稻了。

    這個時代,南方的普通人到北方來的極少,大多都是做生意的商賈或是游宦的士大夫,找個會種水稻的還真不容易。這是因為此時北方經濟不發達,相比南方來說物產也不豐富,當然最重要的是水土不服。還有一個原因,水稻種植技術成熟的地方只有兩浙、江南和西川,兩廣和荊湖都還沒開發,很多地方仍處于刀耕火種的階段。開發成熟的地方又都富庶,人民不愿離鄉。

    牛車到了跟前,先從車上下來的是一對中年夫婦,帶著兩個孩子,一個有十二三歲,一個只有三四歲。再然后是一對年輕夫妻,都是二十多歲。

    徐平迎上前來,自我介紹:“在下徐平,是這處田莊的小主人。幾位旅途勞頓,莊里已經備下了薄酒,為諸位洗塵。”

    先下來的中年男人上來行個禮:“小的宋老栓,原是興國軍人氏,因是年輕時家鄉遭了災,流落到荊湖一帶討生活。前兩年朝廷招人在唐州墾田,我便去那里應募。那里營田務廢了,便流落到開封府來。”

    指著身邊的婦人和孩子道:“這是我的渾家,那兩個是犬子,大的十三歲了,取名叫大樹,小的只有三歲,叫小樹。”

    徐平忙道歡迎。

    后下來的年輕夫婦上來,道:“小的田四海,兩浙路常州人,世代務農。到了我這一代,家里田不夠種了,我也想四處看看,隨了一個官人來到京城。三年前那個官人一病不起,我沒了倚靠,便流落在京城。這一個是我渾家,原是那個官人家的女使,官人沒了之后,我們便過在一起。”

    徐平照舊歡迎,對兩人道:“你們都是有家室的,與其他莊客住在一起多有不便,莊里新起了幾座宅院,專門安頓你們這些人。這一位是莊上的管莊徐昌,讓他帶你們去看看,若還滿意,諸位便先安頓下來。”

    兩人向徐昌見個禮,隨著他去看住處。他們的行禮,自然有其他莊客給他們搬過去。

    看著徐昌帶著人繞到莊后去,徐平也帶著其他人回了莊院里面,等著給他們接風。

    這便是一個村子興起的過程。最開始大戶貪圖朝廷的優惠政策,花錢作本來開墾荒地,招的都是無牽無掛工期可長可短的人,住的也不講究,都是在一起馬馬虎虎住下來。莊子有了起色,便就要做長久打算,招一些長期的雇工,幫他們把家安在這里。再過十年八年,荒地都成了熟地,招雇工來干活就不經濟了,便就把地租佃出去,主人只是收租。

    按宋時的政策,雇工和佃戶都是客戶,賦稅都是主人負擔。

    時間過得再長,很少有地主能保幾代富貴,地便開始一點點典賣,有的客戶慢慢成了主戶,村落便就正式形成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萨迦县| 霍山县| 屏南县| 阜平县| 闽清县| 丘北县| 平山县| 杨浦区| 珠海市| 临清市| 深水埗区| 封开县| 文化| 开封县| 垦利县| 海口市| 新化县| 阳山县| 成武县| 新泰市| 肇州县| 诏安县| 谷城县| 新蔡县| 张北县| 中西区| 博野县| 江达县| 神农架林区| 修文县| 东阳市| 抚宁县| 德阳市| 嘉兴市| 北宁市| 彝良县| 淮南市| 綦江县| 岳西县|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