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九章 推理真兇 支隊長對這人的名字很熟悉,在封尸房間住過一晚的那人正是他的朋友:雕刻家! 此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拍照行為證明他知道墻內封有尸體,還特意在那房間住過一晚。那天晚上,他做了什么呢?會不會用整個晚上凝視著那面墻發呆出神,或者用手指敲敲墻壁,對著墻內的尸體自言自語? 在犯罪心理學中,關于變態殺人有個特點,殺人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兇手會將作案過程在心中反復回憶,對于變態殺人狂來說,殺人是一種藝術。 野獸殺手——謝爾蓋·特卡奇,作案近百起,甚至還參加過受害者的葬禮。他像出席盛大的音樂盛典一樣,莊嚴肅穆,靜靜觀賞著自己的作品,還流下了熱淚。 畫龍和支隊長實施抓捕的時候,雕刻家已經帶著老婆和女兒逃之夭夭,離家前他對鄰居說去省城旅游,還帶走了自己的獲獎證書。第二天的省報上刊登了一幅雕塑作品照片,那作品正是混凝土包裹著尸體的雕像。當時在場的民警對前來幫忙的雕刻家沒有防備,這張照片應該是他用手機偷偷拍攝下來的。蘇眉聯系了報社編輯,編輯并不清楚雕像里有尸體,只知道雕刻家是省內知名藝術家,所以就刊登了這張雕塑作品照片。當時,雕刻家親自去報社投稿,還提供了自己的獲獎證明。他聲稱,這是他最好的作品,能夠轟動世界! 當天的報紙被搶購一空,犯罪嫌疑人雕刻家聲名大震,一夜間成為焦點人物,報紙上那張混凝土尸體照片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話題。全國各地的媒體云集隍城,案發賓館每天都有記者在拍攝報道,那修鞋老頭接受過近百次采訪。隍城公安局局長迫于壓力,不得不召開記者招待會。 記者招待會前夕,眾多媒體架起“長槍短炮”,久久等候,然而隍城警方沒有一個人前來。 隍城公安局局長、支隊長、胡警官和特案組的意見發生了很大分歧。 隍城公安局局長認為應該借助媒體的力量,發布b級通緝令,在全國范圍內對雕刻家實行公開通緝。 胡警官的觀點是取消記者招待會,兇手落網前,不適合透露過多案情。 支隊長和雕刻家是朋友,熟悉雕刻家的社會關系,他表示自己愿意帶領一個抓捕小組去省城,調查雕刻家的落腳點,成功抓捕或者誘捕的希望很大。 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特案組一言不發:包斬哈欠連天,他已經幾天沒睡覺了;蘇眉和畫龍都有些心不在焉;梁教授看著案卷,若有所思。 隍城警方請教特案組的意見時,梁教授果斷地說道:那個雕刻家不是兇手。 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警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犯罪嫌疑人,竟被特案組輕易地否定了。 隍城公安局局長問道:如果他不是兇手,他怎么會知道墻內有尸體呢? 梁教授說:只有一種可能,他是一個目擊者。 胡警官說:這個雕刻家是一號犯罪嫌疑人,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他。外面的記者認為他就是殺死魯叔的兇手,他要是無辜的目擊者,為什么要潛逃呢?還欺騙報 社編輯,發布封有尸體的照片,這么明目張膽。我覺得,這是行兇者窮途末路的一種瘋狂行為。 蘇眉說:雕刻家把墻內的尸體當成是一件藝術品。 畫龍搶過話說:當時支隊長叫雕刻家來幫忙,這是一個偶然的因素。如果他是兇手,封尸在墻中,過了半年多,警察又找他幫忙去掉尸體外面包裹的混凝土,這也太巧合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