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三十五章 回憶之母 幾天后,畫龍和包斬買了禮物,開車帶上梁教授一起去孤兒院。車行駛到孤兒院門前時卻沒有停下,畫龍告訴梁教授,他們在從省城回到大澤縣的時候,發現路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牌子,上面寫的字很值得一看。 車駛出很遠,重新拐彎掉頭進入大澤縣境內,橫幅上寫的是“歡迎來到竹器之都大澤縣”。向前一直行駛,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鐵質橫幅,上面寫著一些既不是廣告也不是標語的文字: 過往司機請注意,前方有一個民辦孤兒院!——大澤縣交警大隊宣 院長是一個孤寡老人,至今已收養三百五十名個孤兒。——大澤縣民政局宣孤兒院中有一百零九位孤兒考上了大學,六名研究生。——大澤縣教育局宣如果您想捐款捐物,或購買孤兒院種植的花卉,請在此下車。——大澤縣縣委縣政府宣 梁教授、畫龍、包斬三人下車。這是公路邊一座毫不起眼的院落,鐵門上方有一道弧形牌子,上書“陽光福利院”,占地面積五畝左右。門前設有一個鐵皮功德箱,旁邊掛著鈴鐺和錘子。幾十年來,這個功德箱在雨中被淋刷,在風中被銹蝕,包括旁邊的鈴鐺和錘子,已經是銹跡斑斑,盡管如此,但依然在閃閃發光——我們知道,有些光是肉眼看不到的,而是要用心去看。 這個世界上比金子更珍貴的東西是什么? 這個世界上比金子更閃耀的東西是什么? 孤兒院中有一株老槐樹,陽光灑滿院落,槐樹枝繁葉茂,有風吹過,千古絕唱! 羅老太搬出幾個小馬扎放在樹下,她對梁教授三人講起自己的經歷。羅老太已是風燭殘年,她幼年喪母,少年喪父,從未上過學,嫁到大澤縣不久,丈夫在山上采石不幸被炸死,那是1978年,她以撿破爛種田為生,也是從那時開始,她靠著微薄的收入收養了六名被遺棄的孤兒。從此以后,這個苦命的女人含辛茹苦又收養孤兒多名,很多孤兒都是在醫院附近的垃圾箱里撿到的,報紙電視臺將其感人事跡報道之后,社會紛紛捐款捐物,陽光福利院也是從那時設立。后來,羅老太先后賣過冰棍,開過豆腐坊,還創建過一個手工作坊式的手套廠。然而,這個善良的老人并不擅長做生意,隨著收養的孤兒越來越多,她的經濟壓力也就越來越大,生活過得無比艱難。 有一天,一個司機載著位官員來到孤兒院,他用錘子敲響鈴鐺,卻沒有捐助任何財物。 羅老太對這個惡作劇的司機表示憤怒,她說:“走開,我有幾百個孩子呢,沒空【31 】答理你。” 那位官員下車后說道:“我不捐款也不捐物,不過,我有一句話,可是價值千金。” 羅老太揮著手說:“沒空,沒空聽。” 司機勸道:“大媽,就耽誤您五分鐘時間,這個點子絕對比捐錢捐東西都值。” 那位官員聲稱羅老太有五畝地,種植農作物的收入很微薄,如果能種植花卉植物出售,又占據公路邊的地理優勢,過往司機會爭相購買,肯定財源滾滾,孤兒院也能擺脫窘境。羅老太覺得有些道理,但她表示自己不擅長做生意,也不知道價格。 官員說:“為什么非要標價呢,人的良心自有尺度,您種了花,擺到路邊,不必標價,顧客想給您多少錢,你就接多少錢,放心,沒有人會少給您的。” 羅老太說:“你是誰?” 司機介紹道:“這是我們大澤縣剛剛上任的新縣委書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