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俗話說的好,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融化寒冰露出泥土就是第一步,如今寒冰已經融化,泥土也裸露了出來,那第二步就是種植植物。 因為北方冰原極其寒冷,極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就算生長的有植物,那也只是一些苔蘚,所以種植各種草本與橋本植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栽種植物也要分步驟來,大的框架肯定是先在苔蘚的基礎上栽種草本植物,再有一定成果后,就開始栽種橋本植物。 當然,大步驟之下還要分許多小步驟,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栽種草本植物時也要適當引進各種昆蟲,進入栽種橋本植物后,就可以適當隱入小動物了,待徹底穩定后,各種大小型野獸亦要引進。 說白了,就是要將這塊方圓數十里的不毛之地,改造成適合凡人生活居住地的好地方。 整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就算是修仙者出手,至少也要數年才能完成。 但他們必須這樣做,因為虧了誰,也不能虧了自己的族人。 對于這件要事,凌有道委任了兩個筑基執事共同主持,且將三分之一的練氣期修士調到兩人手下聽用。 這兩人分別是凌仁霜與凌德力,其中凌仁霜有著筑基中期的修為,仁字輩排行第十一,凌德力是凌仁信的兒子,有著筑基初期的修為,德字輩排行第十三。 至于其父凌仁信,以及其叔父凌仁義,已經先后坐化了。 除了這件要事之外,還有另外一件要事,那就是建造修仙者居住的地方。 這首要做的事情就是選址,修仙者修煉離不開靈氣,找了一個沒有靈氣,或者是說靈氣稀薄的地方,那是肯定不行的。 北方冰原如此之大,為何滄漓凌氏要在此地定居? 正是因為此地存在一座靈石礦,而一座靈石礦所代表的不僅僅靈石,還有伴隨靈石礦產生的靈脈,只有有了靈脈,滄漓凌氏在此的分支族人才能修煉,族中的修仙者才能源源不絕,而不用消耗靈活死,甚至是靠本家接濟。 靈脈與靈石礦往往都是伴生存在的,至于如何區分主次,就要看兩者之間誰的等階高了。 好比說,此地的靈石礦為小型靈石礦,如果找到了中型靈脈,自然是中型靈脈為主,小型靈石礦為輔助了。 反之,如果并未發現中型靈脈,只找到了小型靈脈,甚至是微型靈脈,那么靈石礦就為主,靈脈則只是其衍生出來的附帶罷了。 關于此地存在靈脈的等階,凌有道與凌仁瑤更傾向于中型靈脈,因為這里存在著一尊大妖,也只有中型靈脈,才能保證一尊大妖的修煉。 至于靈石礦,兩人不相信昆鯨發現了,因為靈石礦埋藏的非常深。 尋找靈脈是大事情,且只有找到了靈脈,才能開展后續的建設,所以剩下的三分之二族人全部出動,就連凌有道與凌仁瑤也進入大海尋找。 數十里方圓,說大不大,說小呢,可在尋找某系東西的時候,卻又始終找不到。 但在數十位凌氏族人的努力下,耗時三個月,終于找到了靈脈的位置。 而讓眾人高興的是不出所料,此地確實存在一條中型靈脈,雖然是墊底的那類中型靈脈,可也是中型靈脈,好過所有的小型靈脈。 中型靈脈找到了,可有一個難題拜在了凌氏眾人的面前,那就是這條中型靈脈并不在島上,而是在海底。 其實這也能夠理解,畢竟靈石礦就在海底,它既然是承中型靈脈而誕生,那兩者之間的距離肯定不會遠。 總不可能將駐地放在海里吧?那是不可能的,駐地必須要建在島上,可靈脈又不能遷移,因為一旦潛移,這條堪堪達到中品的靈脈頓時就會分散成好幾條小型靈脈與若干微型靈脈,實在是劃不來。 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建造海底隧道,將中型靈脈產生的靈氣通過隧道引導至島上的駐地,然后又通過更小的隧道,運送至各個修煉室。 如此一來,想要擁有足夠的靈氣修煉,除了直接用靈石外,那就只有在修煉室內修煉。 但這樣一來,工程規模無疑又擴大了許多,特別是運輸靈氣的隧道,絕不能向外泄露靈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