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千群島鏈的這場歷時十幾年的魔亂,終于在以五大派為首的,正道勢力的努力下平息了。 這是自千年前人族對妖族發動的那場大戰后,千群島鏈內爆發的波及范圍最廣,牽扯勢力最多,歷時時間最長的一場大戰。 大概千年前,五大派帶領人族勢力主動對妖族發動了進攻,經過極其慘烈的戰斗后,終于將妖族驅逐出了千群島鏈,將人妖兩族的戰線推至了萬群島鏈。 而那些在人族對妖族大戰中立下功勞的修士,則被五大派授予千群島鏈內的群島海域,進而建立起了修仙家族與修仙宗門。 這既是對有功之人的賞賜,也是為了那些人能留在千群島鏈,穩固人族在此的地位,成為抵擋妖族東進的一道屏障。 后來千群島鏈的仙道勢力,要么是在那場大戰前就已經存在了,要么就是那場大戰后建立的。 例如白云門與蒼龍門,這兩個勢力就存在了兩三千年,在那場大戰前就已經建立了。 又比如凌氏家族與天音宗等勢力,建立時間均不超過一千年,正是在那場大戰后才出現的。 兩類勢力間摩擦不斷,直到近幾百年里,兩類勢力間的摩擦才趨于穩定,形成了魔亂前的基本勢力格局。 但就在短短的十幾年內,一場席卷千群島鏈的魔亂,不知道讓多少勢力覆滅,又有多少修士死于這場魔亂。 大量仙道勢力的覆滅,一下子打破了之前形成的勢力格局,甚至讓許多海域出現了權力的真空。 這一幕,無疑是東部各大仙道勢力所期望見到的,因為以往千群島鏈的勢力格局,讓他們難以插足進來。 至于如今嘛,他們正好可以填補那些權力真空的海域,插足進千群島鏈,擴大各自勢力的影響范圍,獲取更多的地盤與修煉資源。 這也就是為什么那些勢力當初遲遲不支援的原因之一,乃是等著魔道修士清理出地方,讓自己好進來。 當然,享受這場盛宴的,自然不止那些東部的仙道勢力,還有那些在魔道修士的圍攻下,堅持到了最后的本土仙道勢力。 這些堅持到最后的本土仙道勢力,將于東部的仙道勢力一起瓜分千群島鏈的無主之地,再經過數十上百年的磨合后,最終形成新的勢力格局。 說白了,這就是一次大洗牌,而隕星海域的凌氏家族,則是此次大洗牌的大贏家之一。 數年間,轉戰附近各大海域,斬殺了大量魔道修士,從被斬殺的魔道修士那里收獲了大量修煉資源。 除此之外,凌氏借著支援的名義,先后搶占了附近海域內的好幾處靈石礦脈與金屬礦脈。 附近各海域的本土中型勢力默認了凌氏行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礦脈,原本就并非附近各海域中型勢力,凌氏搶占了,也沒有直接觸及本土中型勢力的利益。 唯一讓本土中型勢力不快的就是一旦讓凌氏插足進了本海域,以后想要再驅逐出去,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但附近海域的仙道勢力礙于欠凌氏的人情,且凌氏家族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他們不好阻止,且沒有那個實力去阻止。 不過凌氏家族深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不想與附近海域的中型勢力鬧僵,所以放棄了自己開采,轉而與本土中型勢力聯合開采。 凌氏家族派出筑基期修士前往鎮守,本土中型勢力負責組織人手開采,開采之后,凌氏家族與本土勢力五五分賬,這讓那些海域的本土中型勢力還是很滿意的。 天艦返回隕星海域,眾修士豐收而過。 經過數年的建設,白云群島已經恢復了幾分元氣,特別是白云坊市,在原有的基處上,新建成的白云坊市更大,結構更合理,防護大陣更是攻防一體的大陣。 最讓凌氏上下感到欣慰的,就是家族的凡俗族人在魔亂中傷亡并不大。 凡俗族人是凌氏家族的根基,如果凡俗族人死傷太多的話,基本凌氏家族此時很強大,也必然后繼無力。 魔道修士之所以沒動凌氏家族的凡俗族人,主要是不將凡人放在眼里,一顆心都放在了白云山上的凌氏家族了。 除非將凌氏家族覆滅了,霍亂整個隕星海域時,隕星海域的凡人才會遭受大難。 天艦飛至白云坊市,各勢力修士就下了天艦,包括他們獲得的修煉資源。 凌氏不會負責將這些人送回去,他們想要回去,就只有乘坐海船。 隨后,天艦飛到白云山上,凌氏家族內的廣場中停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