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潘濬當然不想走。 如果被弄回江陵,在劉禪的手下署理文事,他估計很難有出頭的機會。 現在劉備只有兩州之地,他這個荊州的治中從事還是大官。 可要是一直得不到提拔,天下一統了自己還做這個官就虧大了。 對做官頗為熱切的潘濬立刻肅然道: “署理文事,出謀劃策,本非卑下所長, 治理一方,倒是自問不在諸公之下。” “既然世子有意五溪蠻,卑下一定竭盡心力,為世子效勞。” “不錯。”劉禪贊許地道, “久聞潘承明大才,善撫蠻夷, 此事頗為艱難,我還擔心承明不愿擔此大任。” “沒想到承明居然舍易取難,果然是大漢純臣啊!” 劉禪之前對潘濬的態度還不冷不熱, 可聽說潘濬愿意留下處理五溪蠻,態度立刻大變, 居然稱潘濬是大漢純臣,這總算讓潘濬松了口氣。 嘿,世子果然對五溪蠻頗為重視, 等我做成了這件事,世子肯定要高看我一眼,這可比署理文事強太多了。 說起來,這年代任何地方都不缺土地。 缺的只是種地的工具人。 五溪蠻廣泛分布在后世的湘西地區,這些地方在沒有修公路的時代一直保持著原始和神秘的味道,一般人是不敢進去的。 但潘濬畢竟是劉禪欽定的大漢純臣,他又怎能是一般人。 “不知道世子準備種些什么?”潘濬恭敬地道。 劉禪微笑道: “先把人找好,相信此事難不倒承明。” 大漢天下,還真是很少有人把這些山里的蠻夷當做子民。 潘濬大惑不解,但心道這是昊天賜的糧食,說不定種法大有不同,還是先等等,看看世子的手段吧。 只是,世子不讓縱兵去抓,這樣難度就大了, 總不能深入山中一個一個找,一個一個勸吧。 他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虞翻,虞翻也回以一個鼓勵的目光: “潘治中久居武陵? 此等小事? 定然信手拈來。” 潘濬:…… · 劉禪這次來,算是確定了丁奉的地位? 潘濬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他主動把龍陽劃出來,留給丁奉大軍歇腳。 丁奉則壓下自己興奮的勁頭? 妥善安排手下,一邊堤防時疫? 一邊準備來年的春耕? 一邊…… 監督潘濬。 只要渡過這個艱難的冬天,來年這些遷來的人口都能成為讓武陵走向繁榮的可靠助力。 丁奉已經想好,等武陵的春耕有了成績,迎來一兩次豐收之后? 他就親自帶人順著沅水向東? 繼續招攬長沙的百姓投奔。 以丁奉在長沙的仁義之名,再招攬一萬人難度不大, 就憑這個,他也能算是當世少有的名將了。 · 安排好一切,劉禪準備抓緊返回了。 好在武陵的事情沒有耽擱太多的時日? 回去還能趕上過年。 他告別丁奉、潘濬、樊伷和武陵其他大小官吏,和虞翻一起踏上歸途。 這么快解決了潘濬這個如鯁在喉的家伙? 劉禪的心情很不錯, 更讓他心情大好的是江陵展現出的新氣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