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皎字叔朗,是孫堅的侄子、孫權的堂弟。 跟他那個喜歡教士兵念書的二哥一樣,孫皎是個儒將, 他很重視自己的名聲,跟諸葛瑾的關系處的非常好,又故意抓來曹魏那邊的百姓再放走,還真給自己積累了不錯的名望。 后來他兼并了孫瑜和黃蓋的部曲,地盤進一步擴大,還得到了夏口都督的要職。 江夏郡被長江一分為二,南邊是囤駐夏口的孫皎,北邊則是曹魏的老江夏太守文聘。 孫皎自知自己雖然聲望挺高,可論作戰打仗的本事遠遠不如文聘。 所以他在夏口駐軍的時候想盡辦法調動自己一切能調動的資源加固夏口的城防。 這夏口城被他經營的如鐵桶一般,里面各種檑木、床弩、弓矢、刀劍、糧草更是一應俱全。 有千軍萬馬來攻,沒有一年,也休想破城! 當時孫皎就是這樣想的。 然后現在,他也真的體驗到了…… 你說我當年修城的時候,怎么就沒想到再挖兩條進城的地道? 為什么非得在里面儲存這么多的守城器械? 難道文聘還有膽子打過來不成? 不過,現在說啥也沒用了。 諸葛喬和句扶這兩個蔫壞的家伙這邊都跟孫皎打起來了,那邊還想盡辦法看看能不能再從不明真相的東吳官吏手上騙點糧草。 江東往前線調運糧食必走夏口,諸葛喬利用自己對吳軍的了解,把大部分的糧食都截了下來。 要不是之前諸葛喬先往夏口運了近一萬斛粟米,其中有一部分在沔陽被孫皎截獲,現在孫皎的處境會更加艱難。 “怎么辦,怎么辦? 子羽,某現在當如何是好?” 孫皎急的宛如熱鍋上的螞蟻,好在孫權知道他這個堂弟雖然名聲不錯,但是本事一般,特意給他派來一個相當出色地智囊。 是儀,字子羽,北海人,剛剛被孫權授為忠義校尉。 是儀避禍江東后一直在孫權手下做事,把各種機要文事管理的井井有條, 現在被孫權托付掌管軍機文事,很受孫權重用。 這位年近六旬的老者是進攻關羽的忠實推動者。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十二歲的劉禪奇峰突出。 現在關羽沒打下來,吳軍反而要為了自己的生存戰斗了。 不過,是儀并沒有太多的驚慌。 聽見孫皎問起,他隨手扶了扶自己的發冠,微笑道: “此事不難。 諸葛喬占據夏口,全憑一腔血勇。 雖然過繼出去,但他畢竟是諸葛子瑜之子, 待諸葛子瑜察覺有異,回歸夏口,我軍自然大獲全勝?!? “真的這么容易?” 孫皎跟諸葛瑾的關系很不錯,也算是看著諸葛喬長大的。 他萬萬沒想到諸葛瑾過繼出去的兒子現在居然會成為自己的勁敵,心中多少有點感慨。 是儀搖搖頭,稍稍一凜,輕聲道: “若是諸葛喬知道援兵久久不至,諸葛子瑜趕回,重壓之下,必然抵擋不住。” “可那劉禪用兵變化萬千,他既然派諸葛喬占據夏口,必然早有后招。 我料諸葛子瑜攻打油江口必然無功而返,將軍現在要小心劉禪來援了?!? 孫皎雖然仍不相信一個十二歲的少年會有如此算計, 可現在東吳高層已經都知道劉禪和呂蒙逗智的種種,不敢在小視這個少年。 他心中一凜,道: “還請子羽教我。” 是儀點點頭,表情恢復了輕松: “劉禪若來,必走夏水, 將軍當親自坐鎮沔陽,封鎖夏水。 哦,若是正面擊潰劉禪,持劉禪麾下大將首級至夏口城下為佳。” “到時諸葛喬自知救兵不至,我軍大軍合圍,這夏口便是銅墻鐵壁,也決然無用?!? 孫皎少做沉思,認真點了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