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丁奉看到益陽城中的儲量,驚喜地倒吸一口涼氣, 喃喃地道: “世子常說的恐怖如斯,就是……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受后世影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一座城中的儲糧只是一個倉庫外加兩個保安的配置。 其實自戰國以來,因為諸侯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 軍隊也一改就帶三天軍糧出門,贏了會所嫩模,輸了狂奔回國的戰法,(《孫子兵法》里建議是只帶三天糧食,吃敵人的就行) 于是倉儲水平開始飛速提高。 秦國的倉儲就已經非常發達, 各縣有縣倉,鄉還有鄉倉,各地方一級一級轉運糧食。 漢代太倉和各地倉之外,又設立了許多專用倉(如籍田倉、細柳倉、長信倉), 漢宣帝時為了平抑物價,照抄當年李悝的思路,建起了常平倉。 而且為了防止所有糧倉建在一起被敵人一票端了,在主要城市往往選擇水邊和空曠處多設立幾個糧倉,增加安全性。 而益陽地勢空曠平坦,依資水而建,北邊還有沅水保護, 吳軍按照這個思路在這里設置了兩座縣倉(內有地窖式糧倉若干)、一座常平倉(用于調整物價)、四座軍倉(用于將周邊鄉的糧食轉運過來)。 從劉備時期,益陽的存糧就為數不少(劉備曾在此囤駐大軍準備跟呂蒙翻臉), 湘水之盟后,呂蒙也瞅準這里的風水,開始在這大規模屯糧,為未來北上作戰提供轉運保障。 而呂蒙也好、諸葛瑾也罷,從來沒有考慮過江陵的“友軍”居然有一天敢順江之下,偷襲益陽。 還是在關羽的主力北伐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 丁奉攻破益陽,看見堆積如山的糧食,眼睛都紅了。 他一把撲在糧食堆里,貪婪地嗅著糧食發霉的味道,讓金燦燦的粟米從自己的食指間盡情流過。 “不愧是世子啊……” 想到這,丁奉不禁為之前誤解劉禪的意圖而苦笑連連。 世子果然大才,那些吳狗見我們大船出動,一準以為我們會去再攻巴丘, 誰曾料到我們會轉進到此處? 丁奉本想飽掠一番,然后一把火燒了糧食就跑, 可見城中百姓一臉驚恐,在糧倉附近徘徊不愿離去的可憐模樣,這個長相頗為儒雅的大漢心念一動,高聲道: “開倉放糧! 告訴全城的百姓,愿意跟本將殺吳狗的,都能吃糧。 能提吳狗甲首來的,他兩只手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這年頭糧食就是一切, 丁奉一聲令下,幾座糧倉同時開門, 金燦燦的粟麥、白花花的稻米點燃了所有人心中的狂熱, 丁奉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武裝起一支超過一萬人的大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