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沈淮點點頭,嵐山石化總廠是嵐山市最大的國營企業(yè),五十多年的老廠,總資產(chǎn)愈二十億,九二年就改制成集團有限股份公司,也是嵐山市當前唯一的上市企業(yè)。 因為歷史悠久,嵐山石化跟其他國企一樣,多年沉積了設備老化、人員冗余等弊端。 雖然嵐山石化九六年上市時,從證券市場融得三億多資金,但額外的消耗以及盲目的多元化發(fā)展,使得設備及技術(shù)升級不足,嵐山石化在上市后,經(jīng)營效益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也是虧得這兩年化工原料市場需求旺盛,嵐山石化總廠目前還能勉強保持薄利營運。 兩年前嵐山市與嵐山石化是有意推動三百萬噸原油煉化能力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但業(yè)內(nèi)沒有人能覺得嵐山石化近幾年有能力推動項目上馬。 此時的嵐山市,比九四、九五年時的東華,金融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條件好不到哪里去。 “嵐山市也早意識到,僅靠嵐山市,是沒有獨力推動建設大型煉化項目的能力,年中也就形成共識,希望能將推動嵐山石化深化改革與推動建設大型煉化項目結(jié)合起來……”龐云松說道。 “嵐山這次可算是下了血本。”李谷笑道。 為了將新浦煉化二期項目引入嵐山,龐云松將嵐山市唯有的一家上市公司拿出來重組改制,可以說是下了血本。 “嵐山的基礎設施還是太弱了些。”沈淮說道。 “再弱,也比九六年時的新浦強啊,”龐云松見沈淮的口氣有所松動,笑著說道,“淮海灣政府建設基金,零二年有四十億的預算還沒有落實,要是能投到嵐山,嵐山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應該能一下子改觀許多啊……” “龐書記,你這算盤打得太精了,”沈淮苦笑道,“要僅僅是為了方便將新浦煉化二期工程放到嵐山去,淮海灣政府建設基金就將剩下的四十億預算都投到嵐山,我擺擺手,可以說跟我沒有丁點關(guān)系,吳主席可就要讓人戳著脊梁骨罵了。” “淮海灣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區(qū),嵐山是最弱的一環(huán),而倘若融信與中石化工明年在新津興建煉化項目,沿海鐵路估計也會啟動建設,但相信融信集團只會先建設新津與新浦相銜接的一小段。他們也想從政府建設基金里拉些贊助,當然了,更主要的資金投入,還是要靠融信集團自籌,”吳海峰說道,“而嵐山到新津段明年能不能建設,還是要看省里怎么推動。” 新津到新浦的鐵路,不到四十公里,而從嵐山到新津,要鋪設一百七十公里的鐵路。 沿海鐵路的規(guī)劃、勘測、設計等工作,一直都在做,規(guī)劃細則早已經(jīng)編制成冊通過審批,但什么時候啟動建設,從哪一段開始啟動建設,除了鐵路部門外,更主要的還是看地方資金投入情況,畢竟沿海鐵路還只定位成支線鐵路,得不到國家建設資金的大力支持。 從嵐山到新浦的支線鐵路,即使考慮到沿海地基等建設難度,只建單線電氣化鐵路,有三四十億的資金預算也差不多能解決。 沈淮點點頭,說道:“關(guān)鍵還是看省里的態(tài)度,我們在下面只能負責做些具體的工作。” 龐云松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看了一眼,沈淮與吳海峰的意見還是比較明確,他們不反對將政府基金里更多的資金投到嵐山基建上去,但要僅僅是為配合新浦煉化二期建到嵐山,消息要是傳開,對梅鋼系頗為不利,故而這事最好由徐沛省長來牽頭推動,他們“順勢而為”。 ************************** 想來龐云松早就拿這事跟徐沛做了匯報,這也不難解釋郭成澤、孟建聲態(tài)度變得如此“優(yōu)柔寡斷”跟“軟弱”,要調(diào)和梅鋼跟融信現(xiàn)階段爭項目的矛盾,將新浦煉化二期項目里的煉化部分轉(zhuǎn)移到嵐山去,也算是一條能彼此妥協(xié)的方案。 徐沛過了兩天,就正式將沈淮喊到辦公室,談及這個問題。 沈淮也親自出面,與中海石油方面多次協(xié)商之后,中海石油最終也同意考慮在嵐山建設大的煉化基地。 一方面為保證新浦方面的利益不被削弱,同時也保證嵐山方面有相對充足的基建資金來源,沈淮提出由嵐山亭城區(qū)與霞浦縣以成立聯(lián)合產(chǎn)業(yè)園的模式,合作開發(fā)建設亭城新浦石化產(chǎn)業(yè)園,推動嵐山煉化基地的建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