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潘石華-《官場之風流人生》
第(2/3)頁
三月下旬,在譚啟平的多次催問下,市鋼廠、市建公司與業信銀行經過兩個多月的談判,最終達成整體轉入天衡大廈的協議。
雖說相比較市鋼廠前后投入的一億一千萬建設資金,業信銀行購入未完全建設的天衡大廈僅愿意支付不到八千萬的并購款,但一次性得到這筆款項,也叫經營上陷入困境的市鋼廠緩了一大口氣。
在早些時候,市常堊委會議討論通過將梅溪、鶴塘兩鎮從霞浦縣劃出、并入唐閘區的決定,并報送省政堊府批準。
不過也是趕上好時機,淮海省多個地市都有調整城區范圍的要求,省政堊府也順應潮流,集中通過多個申請,梅溪鎮劃并唐閘區的批文在三月底就批了下來。
這次劃并,主要也是為打開城區往東南方向發展的空間。
不過,在沈淮看來,還遠遠不夠徹底:應該將東南翼的靖海鄉、海墾農場一并劃置過來,這樣才能徹底的打開東南翼江海角發展的空間,形成濱江臨海發展的大格局。
市常堊委會議討論決定區域調整,不過兩鎮并入唐閘區后,行政歸口由唐閘區跟霞浦縣協調,市里就不再過問。
之前鄉鎮劃并的協調工作,一直都是何清社負責,不過到二十八日下午,在省里正式批文下來的第二天,唐閘區里召開常堊委會議討論梅溪、鶴塘兩鎮的財政及建設規劃,沈淮作為鎮黨委書記,就只得與何清社一起列席會議,去面對區里的“大佬們”。
趕著有好幾十個上堊訪群眾堵門,沈淮讓褚強把車停在區委區政堊府大院外面,他與何清社走進去。
不曉得是坐車給圍訪群眾看到眼底,沈淮與何清社剛要進大門,就聽到有人圍上來喊:“他們也是當官的,我們廠的事,必須要抓住當官的才能解決……”
看著有三五人聞聲就要圍過來,沈淮垮臉而笑,說道:“不要誤傷無辜啊,我們只是來區政堊府求官老爺辦事的。你們看我這么年輕,像是當官的嗎?”他不是正義感泛濫的人,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過問就能解決的,與何清社悶聲往區政堊府大院里走,進了大門才停下來,聽在大門內防止群眾沖進來的工作人員說過,才知道區罐頭廠停發工資已經有三個月了。
這事不是誰都能插手解決的,城區三百多家大中小國營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的不在少數,沈淮與何清社也只能袖手旁觀。
這時候有著胖子在大門口給圍訪群眾堵住,百般解釋都沒有用,幾次想沖進去,夾克卻給人扒拉下來,沈淮、何清社看到直樂。
那個胖子鶴塘鎮新上堊任的書記袁宏軍,應該也是給召過來列席區常堊委會議,討論兩鎮今后財政跟建設規劃的;不要看袁宏軍才是鎮黨委書記,但他身材高大,養得肥頭大耳,頭發往后梳著油光鐙亮,穿著高檔的夾克衫,腋下夾著皮質公文包,看上去比區委書記的派頭都大。
倒是鶴塘鎮的鎮長朱學祈,長得黑黑瘦瘦,其貌不揚,又穿著皺巴巴的夾克衫,悄無聲息的從旁門進了大院。
看著袁宏軍狼狽不堪的擠進大門來,差點連手里的公文包都給搶走,何清社笑道:“都說袁書記的派頭直追楊玉權書記了,我沒怎么看出來,不過群眾的眼睛真是雪亮的……”何清社在霞浦縣下面的鄉鎮任職多年,跟基層干部都很熟,看袁宏軍的狼狽樣,還忍不住要嘲笑他幾句。
鶴塘鎮前書記因為在雪災中摔成重傷,雖然給評為救災先進,但不能繼續擔任鶴塘鎮黨委書記,袁宏軍是年后才從其他鄉鎮調過來的,趕上鶴塘鎮跟梅溪鎮一起調整到唐閘區。
“以后我們兩家要站在同一條戰線,同仇敵愾還來不及,你個何黑子不說過來搭一把手,卻站在一旁看好戲,你的良心真是大大的壞了,”袁宏軍跟何清社關系熟,笑罵隨意,但跟沈淮只見過兩次面,伸手而握,說道,“區里不先溝通一下,就直接要我們過來,參加討論我們兩個鎮以后的財政跟建設規劃,沈書記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任何會議都有一個基調問題,就算區長潘石華跟區委書記楊玉權之間的基調不一致,通常也不應該讓梅溪、鶴塘兩鎮一點準備都沒有,就過來一起討論決定兩個鎮以后的財政及建設規劃。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临湘市|
奉化市|
乳山市|
黄浦区|
普兰店市|
河间市|
浮梁县|
洛扎县|
丽水市|
同德县|
海宁市|
潮州市|
吴堡县|
黄大仙区|
顺昌县|
蓬溪县|
鄂温|
兴化市|
阿拉善盟|
枣庄市|
淮阳县|
泰和县|
河北区|
化州市|
南平市|
淳安县|
辽源市|
锡林浩特市|
武汉市|
滨海县|
板桥市|
大英县|
商丘市|
鹰潭市|
平陆县|
柯坪县|
嘉峪关市|
内江市|
天峻县|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