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江楓搖搖頭,回道:“并不是。” 這個時候,江楓帶著朱慈烺來到了大街,見到了真正的窮人,就是那種什么事情都不想做,靠著別人的施舍過日子的人。 “看到這個人了嗎?以前的大明有很多很多,他們衣衫襤褸,雙眼無神,沒有活下去的希望,只是單純地活著。 每天會外出乞討,然后靠著別人的施舍過日子。 早年的陜西大旱,叛軍出現(xiàn)的時候,其實他們最開始就是過著這樣的日子。 他們在等待著大明的官府的施舍,可是官府沒有給他們,活不下去了,只能反抗。 而現(xiàn)在,他只是一個人,大明的很多人在沒有吃的、沒有穿的的時候,選擇了去打工。 就像是剛剛,在工地上做著苦力,換取錢財,而不是等待施舍,在沒有施舍的時候,直接餓死。 這也是為何,大明不會對這樣的人出手的原因。 因為你施舍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他就會一直等著你的施舍,當(dāng)你那一天不施舍了。 他會說你吝嗇、說你昏庸、說你不愛子民。 當(dāng)他的話影響了很多人的時候,混亂就會再一次來臨。” 朱慈烺點點頭。 江楓的教育方式,就是讓朱慈烺自己親自去感受,親自去認(rèn)識這個世界。 而不是通過書上,別人認(rèn)識的世界而認(rèn)識世界。 因為時代在改變。 就像是現(xiàn)在的大明,幾乎是一年一個樣子。 落魄的山村,變成一個集鎮(zhèn)。 荒蕪的土地連成了一片,成為了合作社的集體土地,請了專門的農(nóng)戶耕種。 新式的農(nóng)具可以讓他們輕松翻墾土地,也能夠輕松種下農(nóng)物的種子。 一顆玉米,成熟之后可以獲得幾百顆玉米。 一顆土豆可以獲得五六顆大土豆。 高產(chǎn)農(nóng)物的出現(xiàn),的確催生出來很多很多的不可能。 三年過去了。 大明的確已經(jīng)走向了輝煌,但是大明的大學(xué)府建設(shè),卻并沒有完全建成。 跟在江楓身邊三年的朱慈烺,已經(jīng)十三歲了。 江楓教導(dǎo)了他很多很多,灌輸了不少知識,剩下的就是靠他來自己消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