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五章 煮海(四)-《寧毅蘇檀兒小說》
第(1/3)頁
天地如洪爐。
而歷史輪轉不息。
武朝建朔十一年,這片天地間的三個龐然大物終于沖撞在一起,千萬人的廝殺、流血,渺小的生物匆促而激烈地走過他們的一生,這慘烈戰爭的伊始,源起于十余年前的某一天,而若要深究其因果,這天地間的伏線恐怕還要糾纏往更為深邃的遠方。
即便是有靈的神明,恐怕也無法了解這天地間的一切,而愚鈍如人類,我們也只能截取這天地間有形的小小片段,以希冀能洞察其中蘊含的有關天地的真相或是隱喻。盡管這小小的片段,對于我們來說,也已經是難以想象的龐然大物……
建朔十一年春,一月的梁山寒冷而貧瘠。積存的糧食在去年初冬便已吃完了,山上的男女老小們盡可能地捕魚,艱難果腹,山外二十幾萬的漢軍偶爾進攻或是清掃,天氣漸冷時,乏力的捕魚者們棄小船跳進水中,死去不少。而遇上外頭打過來的日子,沒有了魚獲,山上的人們便更多的需要餓肚子。
老人們在冬天里死去,年輕人餓的皮包骨頭,即便是孩子,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饑餓中煎熬。不到一萬的華夏軍與光武軍依靠地利與山外軍隊的良莠不齊,與對面打成了僵持的局勢,而事實上,水泊外的情況此時更加糟糕。
民風剽悍、匪患頻出的山東一帶本就不是富庶的產糧地,女真東路軍南下,耗費了本就不多的大量物資,山外頭也早已沒有吃食了。秋天里糧食還未收獲便被女真軍隊“征用”,深秋未至,大量大量的百姓已經開始餓死了。為了不被餓死,年輕人去當兵,當兵也只是魚肉鄉里,到得鄉里什么都沒有了,這些漢軍的日子,也變得格外艱難。
被完顏昌趕來進攻梁山的二十萬大軍,從深秋開始,也便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中掙扎。山外人死得太多,深秋之時,山東一地還起了瘟疫,往往是一個村一個村的人全部死光了,城鎮之中也難見行走的活人,一些軍隊亦被疫病感染,染病的士兵被隔離開來,在疫病營中等死,死去之后便被大火燒盡,在進攻梁山的過程中,甚至有一部分染病的尸體被大船裝著沖向梁山。一時間令得梁山上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進入冬季之后,瘟疫暫時停止了蔓延,漢軍一方也沒有了任何軍餉,士兵在水泊中捕魚,偶爾兩支不同的軍隊遇上,還會因此展開廝殺。每隔一段時間,將領們指揮士兵劃著簡陋的木筏往梁山上進攻,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完成減員,士兵死在了戰爭中、又或是直接投降梁山的黑旗、光武二軍,那也沒有關系。
資源已經耗盡,吃人的事情在外頭也都是常事了,誰也養不起更多的嘴口,祝彪王山月等人偶爾帶著士兵出山發動突襲,這些毫無戰力的漢軍成片成片的跪地求饒,甚至想要加入梁山軍隊,只求對方給口吃的,餓著肚子的祝彪等人也只能讓他們各自散去。
不久之后,他們將突襲化作更小規模的斬首戰,一切突襲只以漢軍中高層將領為目標,下層的士兵已經快要餓死,唯有中上層的將領手上還有些口糧,只要盯住他們,抓住他們,往往就能找到些許糧食,但不久之后,這些將領也大都有了警惕,有兩次故意設伏,差點反過來將祝彪等人兜在局中。
饑餓,人類最原始的也是最慘烈的折磨,將梁山的這場戰爭化作凄涼而又諷刺的地獄。當梁山上餓死的老人們每天被抬出來的時候,遠遠看著的祝彪的心中,有著無法消解的無力與憤懣,那是想要用最大的力氣嘶吼出來,所有的氣息卻都被堵在喉間的感覺。山外幾十萬的“漢軍”被完顏昌驅趕著,在這里與他們死耗,而這些“漢軍”本身的生命,在旁人或他們自己眼中,也變得毫無價值,他們在所有人面前跪下,而唯獨不敢反抗。
而事實上,即便他們想要反抗,華夏軍也好、光武軍也好,也拿不出任何的糧食了。曾經堂堂的武朝、偌大的中原,如今被踐踏淪落成這樣,漢人的生命在女真人面前如螻蟻一般的可笑。這樣的憤懣令人喘不過氣來。
另一個戰場是晉地,這里的狀況稍稍好一些,田虎十余年的經營給篡位的樓舒婉等人留下了部分盈余。威勝覆滅后,樓舒婉等人轉向晉西一帶,籍助險關、山區維持住了一片根據地。以廖義仁為首的投降勢力組織的進攻一直在持續,長期的戰爭與淪陷區的混亂殺死了許多人,如山東一般饑餓到易子而食的慘劇倒是始終未有出現,人們多被殺死,而不是餓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恐怕也算是一種諷刺的仁慈了。
自入冬開始,民眾底層中吃的,便常是帶著霉味的糧食煮的粥了。樓舒婉在田虎麾下時便掌管民生,備算著整個晉地的倉儲,這片地方也算不得富庶肥沃,田虎死后,樓舒婉大力發展民生,才持續了一年多,到十一年春天,大戰持續中春耕恐怕難以恢復。
恐怕熬不到十一年秋天就要開始吃人了……帶著這樣的估算,自去年秋天開始樓舒婉便以鐵腕手段縮減著軍隊與官府部門的食物開支,厲行節儉。為了以身作則,她也常常吃帶著霉味的或是帶著糠粉的食物,到冬天里,她在忙碌與奔波中兩度病倒,一次僅只三天就好,身邊人勸她,她搖頭不聽,另一次則延長到了十天,十天的時間里她上吐下泄,水米難進,痊愈之后本就不好的腸胃受損得厲害,待春天到來時,樓舒婉瘦得皮包骨頭,面骨突出如骷髏,雙眼尖利得嚇人——她似乎就此失去了當年那仍稱得上漂亮的面容與身形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铅山县|
丹东市|
吉木乃县|
和林格尔县|
肃宁县|
建水县|
黑山县|
澄江县|
山丹县|
微山县|
石楼县|
都兰县|
隆回县|
铁岭市|
永城市|
张北县|
利川市|
康定县|
南澳县|
昭通市|
荆州市|
遵义市|
永昌县|
永济市|
建宁县|
岚皋县|
新源县|
合肥市|
福建省|
会昌县|
正镶白旗|
青川县|
邹平县|
龙海市|
三穗县|
绥棱县|
阿荣旗|
白银市|
云安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