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被饑餓與病痛侵襲的王獅童已然瘋狂,指揮著龐大的餓鬼大軍進攻所能見到的每一處:人太多了,他并不介意讓餓鬼們盡量多的損耗在戰場之上。而糧食已經太少,即便攻下城池,也不能讓跟隨的人們飽腹太久,餓鬼所到之處,山嶺上的樹皮草根已經被吃光,秋天過去了,些許的果實也都不再存在,人們架起鍋、燒起水,開始吞噬身邊的同類。 一部分掌控地盤的偽齊軍閥甚至試圖讓開道路,令餓鬼們南下,但餓鬼如人海般選擇了攻城。江南太遠太遠,他們只能抓住眼前的每一顆糧食。 渺小、瘦弱、皮包骨頭的人們一路前行,哭泣都已經無淚,絕望伴隨著他們,一點一點的隨著涼意席卷,就要浸透這片人間地獄。 無人能擋。 黑旗的八千精銳躲避著這絕望的海潮,還在趕往徐州。 …… “……對于鄰人之短視與愚蠢,華夏軍不會坐視和姑息,對于一切來犯之敵,我軍都將給予迎頭的痛擊……今武襄軍已敗,為保證華夏軍之存續,保證涼山居民之生存和利益,保證華夏軍一直以來所維持的與各方的商道與往來,在武朝不再能維護以上諸條的前提下,華夏軍將自身力量保證我方朝東、朝北等各路商道之安危。在武襄軍全面投降的前提下,我方將會接管由涼山往東、往北,直至以梓州為界等各地之衛戍任務……” 寧毅說到這里,身邊的雍錦年抬起頭來,張大了嘴…… …… 大名府,李細枝率十七萬大軍抵達了城下,與此同時,祝彪率領的一萬一千華夏軍穿山過嶺,直朝李細枝所在的黃河岸邊而來。 戰鼓似雷鳴,旌旗如大海,十七萬大軍的結陣,巍然肅殺間給人以無法被撼動的印象,然而一萬人已經直朝這邊過來了。 “……狂妄小兒,竟真敢與我軍開戰不成!” 正讓大軍準備攻城的李細枝在確認路線后也愣了半晌,這個時候,女真三十萬大軍的前鋒已經越過了真定,距離大名府三百里。 而就在女真大軍于真定過境的第二天,真定爆發了一次針對女真后勤部隊的襲擊,與此同時,真定城內的齊家老宅響起了爆炸,隨后是蔓延的大火,一名名綠林人物在這老宅之中廝殺。針對齊硯的刺殺已經展開,但由于齊家一直以來在這里的經營,搜羅的大量家將和綠林武者,這場里應外合的刺殺最終沒能成功殺死齊硯。 齊硯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部分親族在這場刺殺中死去。這場大規模的刺殺后,齊硯攜帶著無數家財、眾多親族一路輾轉北上,于第二年抵達金國元帥宗翰、希尹等人經營的云中府定居。 這些人從此都沒有再回到中原…… …… “……我軍此次出兵,其一、為保障華夏軍商道之利益不受侵害,其二、乃是對武朝眾多跳梁小丑之小懲大誡。華夏軍將嚴格履行過往軍規,對每城每地心向華夏之群眾不犯秋毫,不擾民、不拆屋、不毀田。此次事件過后,若武朝幡然醒悟,華夏軍將秉承和平友善的態度,與武朝就損害、賠償等事宜進行友好協商,以及在武朝承諾華夏軍于各地之利益后,妥善商討梓州等各地各城的管轄事宜……” “……華夏軍自建立之日起,規行矩步、與鄰為善,一直以來得到眾多開明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如嶺南李成茂(李顯農)等,為解決莽山郎哥等肆虐眾匪,日日奔走、嘔心瀝血……呃,我待會再加幾個名字……只因有志之士皆明,外侮在前,傾覆在即,唯我華夏各族之存續,為當今天下要務。唯獨放下矛盾,攜手同心,華夏之人才能夠打敗女真,光復中原,興盛我華夏大地……華夏子民不會忘記他們,歷史會留下他們的名字,會感謝他們,也希望武朝諸賢達能以為鏡鑒,懸崖勒馬,為時未晚。” “……在此,華夏軍承諾,所行諸事皆以華夏利益為重,此后亦絕不首先興起與武朝的爭端,希望此誠意,能令武朝回頭。同時,凡有侵害華夏之利益者,皆為我華夏軍之敵人,對于敵人,華夏軍絕不放縱、姑息,希望此后,不再有此等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件發生,否則,此次之事,即為前鑒。” 寧毅頓了頓,加上最后一句。 “勿以為言之不預也。” …… 八月上旬,在西南雌伏數年的安靜后,黑旗出涼山。 黃河岸邊,針對李細枝十七萬軍隊的一場大戰,兇狠地展開,這是北地對女真軍隊一系列阻擊戰的開端,三天的時間內,黃河染血、沉尸斷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