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五九章 無題(上)-《贅婿寧毅蘇檀兒》


    第(2/3)頁

    這些事情對于何文來說,極不好回應,本想開口諷刺一句“你又如何能肯定”,終于也只是搖搖頭,寧毅已經再度開口了:“老子孔子,居于戰國、春秋時期,其時人們才從原始蒙昧的狀態里出來,人與人開始交匯,思想開始碰撞,天下大亂了。那個時代,輪子都還造得不好,文字剛剛脫離甲骨,開始使用木簡。對著這樣的亂世,所有人都開始尋找一條道路,遂有百家爭鳴,優勝劣汰。至于周朝、夏朝,再往前的上古之世,連文字記錄都沒有,人們處于亂世,幻想著過去一切都好。真的好不好,當然難說……”

    “找路的過程里,老子和孔子自然是佼佼者。在這之前沒有文字,甚至對于過去的傳說都不盡不實,大家都在看這個世界,老子書道德五千言,今日何先生在課上也曾經提起,我也很喜歡。‘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何先生,可以看出,老子最為推崇的社會狀態,或者說人之狀態,是合乎大道的,不能合乎大道,于是求諸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義,義都沒有了,只能求諸于禮,求諸于禮時,天下要大亂了。當時的禮,其實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律法,禮是當做之事,義是你自己認同之事,何先生,這樣粗解一下,可不可以?”

    何文想想:“也能說通。”

    “老子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在一個幾乎沒有文化基礎的社會上,說明白了什么是完美的社會。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與失道而后德這些,也可互相呼應,老子說了世間變壞的端倪,說了世道的層次,道德仁義禮,那時候的人愿意相信,遠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是合于大道、無憂無慮的,當然,這些我們不與老子辯……”

    寧毅笑了笑:“自道可道,到最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五千言,論述的皆是世間的基本規律,它說了完美的狀態,也說了每一個層級的狀態,我們只要抵達了道,那么一切就都好了。可是,究竟如何抵達呢?如果說,真有某個上古之世,人們的生活都合于大道,那么理所當然,他們的所有行為,都將在大道的范圍內,他們怎么可能損害了大道,而求諸于德?‘三王治世時,世間大道漸去,故不得不出以智慧’,大道漸去,大道為何會去,大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爬起來,然后又走了?”

    “說這些沒有別的意思。老子很了不起,他看到了完美,告訴了世間眾人天地的基本原則,所以他是偉人。及至孔子,他找到了更細化的標準,和初步的方法,他告訴世人,我們要復周禮,君要有君的樣子,臣要有臣的樣子,父要有父的樣子,子要有子的樣子,只要做到了,世間自然運行圓滿,他尊重道理,告訴人們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他處處向大道學習,最終,年至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當時的老師告訴你們要這樣做,也說了基本的道理,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合乎大道。但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的問題……孔子一生也沒有達成他的理想抱負,我們只能想,他到七十歲,也許自我已經豁達了,他也是了不起的偉人。”

    一行人穿過田野,走到河邊,看見濤濤河水流過去,不遠處的街市和遠處的水車、作坊,都在傳來世俗的聲音。

    “這也是寧先生你個人的推斷。”

    “是啊,只是我個人的推斷,何先生參考就行。”寧毅并不在意他的應對,偏了偏頭,“失義而后禮,老子、孔子所在的世道,已經失義而后禮了,如何由禮反推至義?大家想了各種辦法,及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條窄路出來了,它融合了多家所長,可以在政治上運作起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個很好用啊,孔子說這句話,是要各人有各人的樣子,國家說這個話,臣要像臣,子要像子,這都可以由人監督,君要有君的樣子,誰來監督?上層有了更多的騰挪空間,下層,我們有了管束它的口號和綱領,這是圣人之言,你們不懂,沒有關系,但我們是根據圣人之言來教導你的,你們照做就行了。”

    “老子將完美狀態描繪得再好,不得不面對社會實際上已經求諸于禮的事實,孔孟之后的每一代儒生,想要教化世人,不得不面對實際上教化的力量無法普及的現實,現實一定要過去,不能稍不順遂就乘桴浮于海,那么……你們不懂為什么要這樣做,你們只要這樣做就行了,一代一代的儒家進步,給下層的普通人,定下了各種各樣的規條,規條越來越細,到底算不算進步呢?按照權宜之計來說,好像也是的。”

    寧毅笑著搖頭:“及至現在,老秦死之前,注解四書,他根據他看社會的經驗,尋找到了更加細化的規律。根據這時間和諧的大道理,講清楚了各個方面的、需要優化的細節。這些道理都是寶貴的,它可以讓社會更好,但是它面對的是跟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說清楚的現狀,那怎么辦?先讓他們去做啊,何先生,儒學越發展,對下層的管理和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老秦死之前,說引人欲,趨天理。他將道理說清楚了,你感同身受,這樣去做,自然就趨近天理。可是如果說不清楚,最后也只會變成存天理、滅人欲,不能以理服之,那就強來吧。”

    “我看那也沒什么不好的。”何文道。

    “然則這一過程,實則是在閹割人的血性。”

    “讀書人自然是越來越多,明理之人,也會越來越多。”何文道,“若是放開對普通人的強來,再沒有了禮法的規規條條,私欲橫行,世道立刻就會亂起來,儒學的徐徐圖之,焉知不是正途?”

    “自然是一種想法。”兩人沿著河岸前行,寧毅笑道,“老子、孔孟在千余年前,想清楚了一件事情,就是人的精神世界要達到完美的狀態,與物質實際上沒有大的牽連,甚至于物質會對人的圓滿造成影響。這一兩千年,儒學、佛道在修人心的過程上,最終其實都追求棄物欲,社會如何運作,最終的目的,也無非是讓人的心靈圓融,所以后來,儒學摒棄奇巧淫技,怕私欲亂人心。但是……何先生,你沒有私欲嗎?”

    “我的境界自然不夠。”

    “我也有,老秦也有。”寧毅道,“真正面對私欲的智慧,不是滅殺它,而是正視它,甚至于駕馭它。何先生,我是一個可以極為奢侈,講究享受的人,但我也可以對其無動于衷,因為我知道我的私欲是如何運作的,我可以用理智來駕馭它。在商要貪婪,它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可以促使許多新發明的出現,偷懶的心思可以讓我們不斷尋求工作中的效率和方法,想要買個好東西,可以使我們努力進取,喜歡一個美麗女子,可以促使我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怕死的心理,也可以促使我們明白生命的重量。一個真正智慧的人,要透徹私欲,駕馭私欲,而不可能是滅殺私欲。”

    “可這也是儒學的最高境界。”

    “然而路子錯了。”寧毅搖頭,看著前方的鎮子:“在整個社會的底層壓制私欲,講求嚴格的禮法,對于貪婪、革新的打壓自然會越來越厲害。一個國家建立,我們進入這個體系,不得不結黨營私,人的積累,導致世家大族的出現,無論如何去遏制,不斷的制衡,這個過程依然不可逆轉,因為遏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培養新利益族群的過程。兩三百年的時間,矛盾越來越多,世家權力越來越凝固,對于底層的閹割,越來越甚。國家滅亡,進入下一次的循環,儒術的研究者們吸取上一次的經驗,世家大族再一次的出現,你覺得進步的會是打散世家大族的方法,還是為了壓制民怨而閹割底層民眾的手法?”

    “我覺得是后者。”寧毅道,“儒學這個輪子,已經不可逆地往這個方向滾過去了。我們找一條路,當然要確定,它最終是能到達完美結果的,如果你一時權宜,到最后把權宜當成了目的,那還玩什么。再者,天地間格物有客觀規律,我的熱氣球已經上天了,鐵炮出來了,這些規律,你不發展,幾百年后,自然有外族拼命發展,開著足以飛天遁地的器械,推著可以開山崩城的大炮來敲你的門。”

    “寧先生既然做出來了,異日后人又如何會丟棄。”

    “因為儒學求圓融穩定,格物是絕不圓融穩定的,想要偷懶,想要進取,物欲橫流才能促進它的發展。我死了,你們一定會砸了它。”

    寧毅站在河堤上看船,看鎮子里的熱鬧,雙手插在腰上:“砸儒學,是因為我已經看不到它的未來了,但是,何先生,說說我幻想的未來吧。我希望將來,我們眼前的這些人,都能知道世界運作的基本規律,他們都能讀書,懂理,最終成為君子之人,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如你所說,這一千余年來,那些聰明人都在干什么?”何文諷刺道。

    “我們先前說到君子群而不黨的事情。”河上的風吹過來,寧毅稍稍偏了偏頭,“老秦死的時候,有很多罪名,有很多是真的,至少結黨營私一定是真的。那個時候,靠在右相府下頭吃飯的人實在不少,老秦盡量使利益的往來走在正路上,可是想要干干凈凈,怎么可能,我手上也有過很多人的血,我們盡量動之以情,可如果純粹當君子,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到。你可能覺得,我們做了好事,老百姓是支持我們的,實際上不是,老百姓是一種只要聽見一點點壞處,就會處死對方的人,老秦后來被游街,被潑糞,如果從純粹的好人標準上來說,剛直不阿,不存任何私欲,手段都光明正大——他真是罪有應得。”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建阳市| 自贡市| 汶川县| 宣城市| 澄江县| 康平县| 池州市| 铜山县| 余江县| 汶上县| 湖南省| 安平县| 客服| 临城县| 巴东县| 柞水县| 遂溪县| 全州县| 扎兰屯市| 犍为县| 白河县| 景东| 临漳县| 漳浦县| 隆化县| 岑巩县| 红河县| 河南省| 阳曲县| 日喀则市| 商都县| 商都县| 宁蒗| 嘉义市| 乐陵市| 广灵县| 嘉峪关市| 积石山| 莲花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