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資金不是很多,沒有必要做分散,陳默直接一手掛了12500股買入‘藍英裝備’后就不管了。 左右無事,但是對那種手撕鬼子,石頭炸飛機的抗日神劇又不感興趣,于是陳默又想起了自己的學生身份。 “復習功課吧,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學校也差不多開課了。” 陳默想著,高三一般很少放假,往年都是大年初十過后就開始要上課了。 美其名曰:補課。 到了高三時期,如果基礎不牢靠,這時候其實想靠惡補來搬回局面有些不太現實。 那些玩到了高三才想起來努力的人,其實也就是找個由頭自我安慰罷了,這時候努力已經為時已晚。 除非是文科還好,大多內容都靠背,記性好死記硬背也能有很好的效果,適合臨時抱佛腳。 陳默是理科生,但他的文科其實比理科要好很多,只不過他曾經覺得不知道讀了文科回來道能干嘛。 當老師嗎? 或許很多人都曾有過教書育人的夢想,但陳默有些害怕甚至討厭當老師。 原因是他覺得被關在學校里讀了十幾年的書已經受夠了,然后畢業了又去學校繼續關著,整個人好像都不好了。 太沒有自由了。 所以他選擇了理科,還好他的成績不是太差,基礎打的不錯,就是沒有完整的發揮出來。 這時候通過認真復習和大量做習題,就能夠有效的提升考試能力。 對的,你沒看錯,是考試能力。有句話說的好,華夏國的人才是考出來的。 陳默一邊翻找要復習的資料,一邊不著邊際的想著。 上學期基本所有的課程都被上完了,下學期主要任務是重新復習 鞏固高一高二的內容以及學會怎么去運用,這時候做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而整個高中階段,重點也是在高一和高二期間,高三新知識比較少。 記得幾年前陳默他們學校,有個高二年級的學生參加高考,居然考了個省狀元,直接考上了清大,成為了學校有史以來,第三位考進清大的學生。 被后來的學弟學妹們敬為神人,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有力的證明了,重點都在高一高二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當然,高三也不是不重要,高三主要功能是歸納總結,一個是吸收進來,一個是運用出去,其實都很重要。 陳默沒有急著做考題訓練什么的,他先是把高一到現在的所有課本都找出來,分類放在一起,他已經做好了長期復習的打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