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耍了一個小聰明,將同一天發生的事情,人為的分裂開,這樣以來,可以正常匯報祭海順利完成,趙文華該有的功勞不會少;至于倭寇夜襲,則是另外一件事,且發生在祭海之后,那就不是趙文華的責任了,潛臺詞就是,讓俞大猷等人背鍋。 趙文華聽后,瞇著眼睛思索了片刻,然后搖了搖頭,“不妥,雖說倭寇夜襲是發生在祭海儀式完成之后,但是畢竟是同一天,實際上也是祭海的收尾時候,還未散場,瞞不了有心人。朝堂上李默一伙,以及一些自命清高之徒,都在暗地里瞪大眼睛,盯著義父還有我等,若是此事被他們捅到圣上面前,事情就不好收拾了,我也會受到更重的責罰。” 趙文華心里很清楚,雖說嚴黨在朝堂上勢力龐大,天下一多半官員都是嚴黨成員,義父跺一跺腳,朝堂都能晃三晃,但還做不到一手遮天,比如李默一黨還有一些不黨而黨清流,明里或者暗里與嚴黨不對付,雖說勢力遠不如嚴黨,但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朝堂上時而出現的彈劾義父及其他成員的奏疏就是明證。 本來自己提出祭海時,李默等一些清流就反對不已,現在他們肯定瞪大眼在盯著祭海。 這種小手段瞞不過他們。 若是被他們捅出來,事情反而會更不好收拾了,想要脫身,幾乎不可能。 “這樣的話……”胡宗憲沉思了一會,然后意味深長的對趙文華說道,“其實只要有人承擔起本次倭寇夜襲的責任,大人自然就脫責了。” “雖然俞大猷、湯克寬他們享負信任、失職失察,難辭其咎,但是他們的肩膀太小,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趙文華敲了敲椅子扶手,看了看胡宗憲,又看了看朱平安,緩緩說道。 趙文華對于將責任扣在俞大猷、湯克寬他們頭上,沒有一點心里負擔,不過這兩人只是帶兵將領而已,門下走狗一樣的武夫,背不起這么大的鍋。 “他們肩膀小擔不起的話,誰能擔得起……”胡宗憲說著,與趙文華對視了一眼,然后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了一個方向,那是張經大帳所在的位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