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記得少年時代的我是非常不喜歡看小說這種東西的。雖然說我很喜歡看作文和《科幻世界》,但是都僅限于短篇文字。一旦文章頁數(shù)超過二十頁我就難以持續(xù)的讀下去,并且會感覺到一種厭煩感。因為我總覺得一篇故事太長了就失去了閱讀的樂趣。短時間內(nèi)的閱讀完一篇故事,字數(shù)短但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多才是好小說。 不過在初二的年紀無意中翻到了一本名叫《降雪玄霜》的武俠小說才改變了我對于長篇小說的一種偏見。還記得這本小說是臺灣武俠作家臥龍生的小說,也是我接觸的第一本武俠小說。當時的我還并不知道金庸,或者說我所了解的金庸僅僅限于電視里偶爾提到的幾句。知道他有很多小說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劇,大家在電視臺上看了無數(shù)遍的各種武俠劇。 說實話當時我對于金庸這個名字有一種厭煩,因為他的武俠劇太多了。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梁朝偉主演的《鹿鼎記》還有周星馳電影版的《鹿鼎記》,然后沒兩年陳小春的《鹿鼎記》還有張衛(wèi)健的《小寶與康熙》也陸續(xù)上映。感覺大概五年的時間里我就看了好幾個不同版本的《鹿鼎記》。而在之后的黃曉明版本和韓棟版本就不需再提,聽說最近張一山又要接拍新版《鹿鼎記》了,所謂審美疲勞的感覺,我相信在座的看官都是懂得。而在當時我就心想:這些拍電視劇的家伙是腦子空空如也嗎?能不把一個故事翻來覆去的拍了嗎?這里面的故事我都能倒背如流了。 僅限于在電視上接觸的那些內(nèi)容,我對于金庸這個名字毫無好感。反而因為不斷的電視劇改編而審美疲勞,覺得故事不過爾爾。遠沒有我在《科幻世界》雜志上看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給我?guī)碜銐虻恼鸷场!兑蝗涨簟贰短旎鹗录贰吨袊枴贰读骼说厍颉罚@些故事在那個時候極大的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也為我現(xiàn)在的世界觀構(gòu)筑了一個基礎(chǔ)雛形。 第一次真正的看金庸的小說是因為我第一次看武俠小說《降雪玄霜》找不到最后一冊。家中的這套小說是我父親的,但是我翻遍了家里只有上中兩冊并沒有下冊。看小說這種感覺最難受了,明明知道有結(jié)局,但是自己卻看不到。 為了追尋著本小說的結(jié)局我不得不前往當時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的租書店,2000年以后的生人大概對于這種店鋪有一種熟悉但是又陌生的感覺。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早期出生的人來說,租書店也許是整個青少年時代記憶最深的地方之一。 因為在這里你可以用便宜的租金(租金大多數(shù)是一天一毛錢,押金十元到二十元不等)租到自己心儀的書籍來打發(fā)時間。在網(wǎng)絡(luò)不發(fā)達,看新出的電影都要等盜版碟而不是去電影院(實際上當時的電影院也沒有太多的好電影放)的娛樂匱乏時代,租書店無疑是大家來追求精神食糧的地方。 原本我只是想要去找《降雪玄霜》的下冊的,臥龍生的小說在當時也算是熱門。與溫瑞安、古龍、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大家都是租書店里必備的書籍。但是很可惜我撲了一個空。 “租掉了。”我還記得當時那個三十來歲留著邋遢胡子的店老板手上拿著一本封皮都快翻掉的《尋秦記》對我這么說著,他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不過他用手指了指一套剛還回來的《天龍八部》對我說:“你看這個嗎?這個比《降雪玄霜》好看。曉得降龍十八掌吧,這里面出來的。小說比電視劇好看。” 于是在租書店老板的忽悠下,當年的我傻傻地把一整套三聯(lián)版的《天龍八部》租了回來。想一想真的是很蠢的一件事,一套《天龍八部》四本書。我看一本書要五天,四本書一起租要交四本書的租金,遠沒有看完一本租一本合算。看完一套《天龍八部》把我一個月的零花錢都搭進去了,想來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情。 但是在看書的時候卻并沒有太多的感覺,因為第一次看金庸文字就已然入迷。關(guān)于《天龍八部》的解讀,天龍八部眾和其中的佛教輪回意味與暗示,在這里不需要由我來列舉了,網(wǎng)絡(luò)上已經(jīng)非常多了。單說我對天龍八部的一些個人想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