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圣誕節,傳統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甚至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世界最主流的普世價值觀和文化輸出都把握在這些西方國家手里,所以在文化輸出上圣誕節甚至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節日。 從西方到東方,幾乎大大小小的國家都會有圣誕節的活動。而且每個國家都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圣誕節和平安夜習俗。比如說中國莫名其妙的會在平安夜送人蘋果,比如說東洋會在圣誕節全家吃奶油(慕斯)蛋糕而不是火雞大餐等等。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在圣誕節贈送禮物。這就像是中國過年會給孩子壓歲錢一樣,這是所有人最興奮的一件事。不過和中國不同,中國過年只會給孩子壓歲錢,而圣誕節卻會給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準備一份禮物,無論老少。 禮物可以貴重的像是一輛汽車或則是一臺非常好的游戲機,也可以是簡單的針織毛衣或者是一雙手套。其實相比于中國過年傳統送壓歲錢來說,其實贈送禮物更加適合。 因為直接送錢太容易變成一種攀比,誰家多送了誰家少送了,今年是收了一千的紅包還是收了一萬的紅包,這些都不免讓孩童在心智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過早的變得極端現實。過年只有紅包給的多的才是好親戚,這中印象被早早的烙印下了。 相對來說贈送禮物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但是卻需要花心思。因為每一個贈送禮物的人都需要思考一下那個接受這份禮物的人是否會喜歡這件禮物,這份禮物是否合心意。 送錢是一個懶辦法,雖然很直接能在一瞬間讓人興奮起來,但是錢花完了之后也就忘記了。贈送禮物很麻煩,但是卻能讓人長久的記得。比如父親送給孩子的一套橄欖球服與裝具或者是一套籃球(足球)服和球鞋、比如母親送給在外工作孩子一件漂亮的大衣。 時隔多年以后總會讓人想起是誰在自己孩童時代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個愛好,無論是橄欖球(足球、籃球)還是繪畫或者是音樂。也會讓人記得是誰在寒冬之中給自己披上一件溫暖的外套。 不過在2099年的圣誕節,現在的人們雖然還互相贈送禮物,但是已經沒有辦法和幾十年前物資豐富的年代相比了。現在有許多的東西都成為了奢侈品。 家住在新皇后區的薩拉一家就是現在最典型的美國家庭。他們生活在皇后區的筒子樓里,一家四口人住在一個只有三十平米大的房子內。薩拉必須要和自己的弟弟擠在一個房間里睡上下鋪。這對于一個已經十六歲的女孩來說并不好。 因為這個年紀的女孩總會有一些自己的隱私的,即便是自己和弟弟的感情好也不能這樣毫無個人空間。自己每次換衣服化妝的時候只能讓弟弟去客廳待著。 而她的弟弟現在也十四歲了,青春期的男孩也不想總和自己的姐姐擠在一起,因為會很不方便。但是沒有辦法,他們家可沒辦法去住更大的房子。因為更大的房子意味著更大的能源消耗。現在的能源價格可是又在漲了。 如果家里沒人的話,那么家里最后一個出門的人需要把家里所有的電閘全都關掉,以免電器會自然流失一些電力。現在的時代電力可不像六七十年前那么可以隨意使用了。 不過今天自己的老爸還是做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薩拉也不知道自己老爸做的對不對。那就是他弄了一棵圣誕樹來。所謂的圣誕樹就是矮小的松樹,然后在上面裝飾各種各樣的點綴。包括紅白色的襪子裝飾用的禮物盒,還要在樹頂放一顆閃亮的星星。當然了,最最重要的是要在圣誕樹周圍圍上一圈led的燈。 當電源打開燈光亮起確實是非常漂亮,普通的松樹都被照射出了夢幻的色彩。 “我決定,今天晚上把圣誕樹的燈亮一個晚上!”薩拉爸爸作出了這樣的決定,薩拉忍不住說道:“爸爸,你知道這要花多少錢嗎?!” “孩子,今天是圣誕節,還不到你操心錢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真正的過一次圣誕了。瞧,你媽媽還買了火雞大餐回來。”薩拉的父親微笑著回應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