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國》系列電影,還將試著采取制片人中心制模式來制作。 雖然說導演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模式各有各的好處,但是相比之下,導演中心制模式,更多的是體現導演的個人水平,想法等等,而制片人中心制,更偏向商業化。 當然了,這個模式,目前在華國其實不是那么容易實現,因為,《三國》系列電影,肯定不是小場面,而是大場面電影。 一般的導演很難掌控的了,而能掌控的了這種大制作的導演,大多數都是成名已久的導演,很多時候,都是比較強勢的那種。 事實上,制片人中心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成本的把控和最終剪輯權。 在華國,基本導演都擁有最終剪輯權。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一旦導演希望通過影片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往往和商業化相悖。 畢竟,普通觀眾看電影,說白了還是娛樂,燒腦什么的,那是宣傳的時候拿來用的,真正的太燒腦的電影,怕是票房注定撲街。 因為大多數觀眾看電影,更喜歡不帶腦子去看,畢竟,生活壓力已經如此之大,本來看電影就是為了放松,你特么的弄一大堆需要想了又想才能看的明白的東西,觀眾早就不耐煩了。 林霄查看過系統里面的相關的三國的電影,最有名的,或者說投資最大的一部,叫做《赤壁》,結果拍出來,卻是讓人傻眼。 “天下興亡匹女有責”是什么鬼啊? 這就是典型導演中心制的后果,為什么會有如此奇葩的臺詞?是編劇的緣故?并不是這樣的。 恰恰相反,如果編劇有話語權的話,這種奇葩的臺詞,只要是個專業的編劇,就不會弄到歷史片當中,這尼瑪不是搞笑嘛。 當然,《三國》系列電影,不完全是制片人中心制,只不過,最終剪輯權,肯定不能再全權賦予導演。 第一部《三國之群英會》,林霄最終還是沒有親自執導,因為里面將會涉及到不少真正的大場面。 他雖然已經有過不少大電影的經驗,但是這類的影片,他還真的有些沒把握。 第一部《三國之群英會》的導演,最終選定了三個人選,一個是央視的一名老導演莫寧,擅長拍攝歷史紀錄片。 一個是華國著名古裝片導演,李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