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李江山的面前夫妻之間說話不能說得太明白。 如今李麗質做的事情就是控制關中經濟。 在如今大唐經濟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掌握了大唐的經濟命脈,也能反逼李世民就范,天下生民離不開的就是衣食住行。 涇陽需要自保的實力。 雖說這么做有些誅心。 可涇陽需要這樣的實力。 需要可以抗衡皇權的實力。 回到自己的書房,李正打開一張圖紙,這是中世紀滑膛炮的圖紙。 有點像明朝時期的弗朗機炮。 在涇陽開設加工廠不只是為了鑄造鍋爐。 在這個落后的時代,誰先掌握了高精尖的五金技術,誰也就掌握了步入工業時代的先機。 天亮的時候,李正叫來了閻立本,打算在涇陽的北面建造一個工業區。 幾人來到馬圈,李義府把一張巨大的地圖鋪開。 這是整個的涇陽的布局圖,從這個上面可以看到種植區,田地的分布,住宅區,還有作坊區,養殖區,當中最大的一塊區域,是留給涇陽書院的擴建。 看著眼前這個巨大的地圖,李正對李義府說道:“我想把養殖區辦到村子的南面,然后將整個養殖區再次擴大。” 閻立本看著地圖思量半晌說道:“這么一來養殖場就在涇陽河道的下游,倒也不是不可以。” 李正指著北面的一塊空地說道:“在這里我想布置一個工業區,鐵匠作坊和鑄鐵作坊都放在那里,然后將整個作坊區也搬過去?!? 聽李正說著,閻立本的神色很凝重,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先不說要建起來一個工業區需要多少時間,光是將整個作坊區搬過去,就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完成的。 閻立本低聲說道:“如果真按照長安令的辦法來辦,這么做的話,涇陽現在所掌握的土地還是不夠?!? 李正稍稍點頭,“現在看起來確實不夠,所以涇陽的工業區也只是權宜之計,主要是為了掌握技術,專研技術,書院的學子掌握幾何學,這是我們能夠掌握五金技術的好基礎。” 閻立本疑惑地說道;“權宜之計,長安令還有另外的打算?” 李正笑了笑說道:“吐蕃的上千頃土地還在我手里,如今的吐蕃短時間內拿不出錢;來贖自己的土地,五百萬貫他能這么容易拿出來嗎?” 見閻立本依舊是一臉疑惑,李正解釋道:“以后我想把更大的工業區往西北搬遷,在吐蕃一帶建一片更大的工業區,讓西域人每天給我們九九六干活?!? 涇陽土地緊缺,即便是李世民給了幾千畝地。 閻立本更加地擔憂的是眼下的涇陽發展,對李正來說就是一個無底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