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的宴飲是有著繁復的層序的,是有周禮嚴格約束的,吃一刻鐘,就要換一個花樣。一頓飯,更象是一種行為藝術,讓你能享受到四維空間般全方位的享受。這讓趙興真真切切的體會了一把什么叫貴族,并且從此為之沉迷。所以一面在痛恨這個年代烹飪技術匱乏的,將熊掌龍蝦之類的貴重食材糟蹋成豬食的同時,決定,不管自己在戰(zhàn)國搞怎么樣的改革,堅決不改革這種貴族的制度。不但不改革,還要將他發(fā)揚光大,讓自己可以盡情的享受貴族的奢靡。 他堅定的決定,在戰(zhàn)國當改革家,對自己不利的,改革;對自己有利的,保留。 這一頓酒,加深了雙方的感情,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對朝廷和世界(周朝可以稱為世界了)大家關注的事情,交換了彼此的意見。趙興發(fā)表了建設性的指出,最終雙方發(fā)表了聯(lián)合公報(承諾)——彼此結成全天候的戰(zhàn)略性合作伙伴關系,按照直白的人話就是,從此,趙興和廖沖成為老鐵啦。 酒宴期間,難免有桀驁不馴的門客,上堂敬酒,順便不服的所謂請教興子學問。 趙興當然是來者不拒,一一給予振聾發(fā)聵的回答,將后世壇子里那些正確的,偏激的,標新立異的觀點丟的那是滿地都是?;卮鸬哪鞘怯稳杏杏?,讓每一個詢問發(fā)難者感佩無地。 其實,他們所提,也沒有什么高深的,如果這些人能提出高深的學問思想的東西,早就被各國挖掘去做了大夫了,何必混到到一個太監(jiān)的門下當個食客? 這個年代,所謂士子人才的標準低的令人發(fā)指。只要你達到家有閑,會寫字就算。所以,在這些看來,自己這個大學生回答些幼兒園,最拔尖的也不過是小學生級別的問題,那還不虎的他們一愣一愣的。 為了在邯鄲,在趙國一炮打響,趙興慨然而歌:“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秉燭暢飲,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歌賦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這個歌賦,正應了此景,將美酒盛宴,主人食客一網打盡的夸了一個遍。尤其在這個修飾詞匱乏的年代,華麗辭藻的堆砌,那是讓人賞心悅目,一句話,不服不行。 如此盛贊,讓主人唄有面子,食客盛感榮光,都為趙興的文采折服,這個子,當得。 于是,主人感覺,感情自己養(yǎng)的不是一幫閑人啊,都是“群季俊秀”啊,看來自己的眼光不錯嘛,看來自己真的高人一等嘛,于是高呼再添菜上酒,給那些只有蔬菜的門客,全部上魚上肉,提高檔次待遇。 于是,通過這一頓酒宴,趙興在這個年代里的士子階層中,獲得了盛譽,打開了人脈,為后來他招攬士子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宴飲完畢,送客出門,有管事唱禮:“大令贈送趙興子,豪宅一座,奴仆五百,家丁一千,——”等等等等、等等,就是將自己的家打包給趙興,自己孤身一人準備拍屁股露宿街頭去了。他都想好了,北山下有寒窯一孔,避風啊。 趙興是見過大世面的,就比如見過了公子杰家的奢華富足,但也被廖沖這么大的手筆驚訝了,感情是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啊。 這禮——不能要。 于是趙興微笑著聽完了,這是禮貌,表示自己領了廖沖的巨大人情。然后推開了禮單竹簡,順手折了廖沖家堂前的一根柳枝,搖晃著故意踉踉蹌蹌的往外走“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大令家一枝柳,足可抵得萬千華堂千萬金錢。酒足矣,飯飽矣,主家品行高潔,門下群秀交往矣,平生足矣,還有什么遺憾呢?且去且去。”然后就大袖飄飄瀟灑而去。莊子說的對啊,趙興,裝的一手好孫子啊。 如此豁達瀟灑,感動的廖沖淚流滿面,三百食客手舞足蹈,為趙興的君子高歌《詩經》送別。 走出了大門,聽著院子里依舊的高歌,趙興很后悔。自己裝大了,因為他沒有馬車,得走回去了。而更關鍵的是,這邯鄲繁華巨大的令人發(fā)指,大街小巷縱橫交錯,趙興根本就找不到自己回家的路。 這是趙興第二次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正在趙興迷茫,彷徨,把自己給丟了的時候,身后響起一個體貼的聲音:“奴婢請主蹬車?!? 猛回頭,看到那個管家正一臉崇拜的躬身,將一架豪華的馬車擋板打開,等待趙興蹬車。 “你稱呼我什么?”趙興迷迷糊糊的問,這個管家躬身:“奴婢策,自請為興子奴婢,侍候興子終身。” 這個可以收下,趙興含笑點頭,“謝謝”。然后蹬車,將手中柳枝對著站在大門外躬身禮送的廖沖和三百食客搖動:“傾蓋相交終不悔?!毕戮?,沒了。 這句千古名言,立刻讓廖沖再次淚流滿面,讓三百食客披頭散發(fā),高舉雙臂搖動,如醉如癡的歡唱這興子的絕句:“傾蓋相交終不悔——”一遍又一遍。 此番宴飲,趙興達到了結黨營私的目的,同時,興子大才,高風亮節(jié)之名轉眼轟動邯鄲。他的名句以及所表達的意思,成為無數文人士子貴族公子傾慕追求的人生意境。從此,趙興在趙國,一炮而紅。 管家策,是韓國人,韓國人正直忠誠之名,名滿天下。所以,天下管家皆韓人,天下貴族大家,擁有一個韓人管家為榮,這就比如后世家里有個菲傭,門口站著一個阿三是一個道理,唄有面子。(這比喻,沒誰了吧) 按照慣例,管家策,就應該叫韓策,趙興正缺管家,當然就讓他再次出任了自己的管家,而將他帶來的金珠錢物一股腦的丟給了他,就再也不管了。因為自己雖然知道那些都是寶貝,但的確不知道現在能值多少錢。 這樣的信任,讓韓策感動的當場有抹脖子的心思,從此一直跟隨趙興至死,不但給趙興管理好了巨大的家業(yè),也為他不知道出了多少計謀,為此,甚至為趙興算計死了原先的老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