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就處理了鱷魚肉,并且安云又開始了熬鹽的工作。 看著兩個大火堆前的熏肉和海水鍋,安云淡淡的說道:“接下來我們的目標是北面的馬島,所以筏子的問題要提上日程了,食物和水都不缺了,鹽也是自然不在話下。” 對于筏子,安云還是渴望再一次看見竹子。 可惜眼前都沒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的腦子很亂,我要去周圍轉轉,我現在的腦子很亂,實在沒辦法,那我只能砍木做船了。”安云從地上站起,開始向紅樹林外行走。 走了好久,才走出紅樹林,一出樹林,安云就看見不少棕櫚樹,走過去他把一棵棕櫚樹從根部割斷,之后把一部棕櫚樹芯給解剖出來,安云看著潔白的樹芯說道: “各位,這是棕櫚樹芯,這可是一道豪華大餐!” 說罷,張嘴就咬了一口,安云接著點評道:“味道還不錯,難怪有這么多人去法餐廳吃這個東西。 一口下去,味道有一丟丟苦澀,但是給人的感覺又是非常爽口,很提味覺的感受。 棕櫚樹芯,橄欖油,納豆并稱三大健康食品。 甚至為了炒作棕櫚芯,還有有人把其稱之為蔬菜之王。 不過這個做不得真,因為這其中必定有許多利益炒作。 品嘗了棕櫚之后,安云卻又是在路邊發現一株長有藍紫色花朵,形似韭菜的植物。 安云蹲下來,指著這種植物說道:“各位,這是麥冬草,《神農本草經》里曾經說過,這種草有很高的要用價值,甚至評價其為‘久服輕身,不老不饑’就可見一般,它還有另外一種名字,那就是‘禹韭’。” 話沒有結束,安云說道:“在這里不得不繼續提起《山海經》,在山海經南山經中,提到過一種祝余神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同花),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 “兩者都是不饑,在這里不饑里的饑指得不是饑餓,而是不老,成仙,只有仙人才不會吃飯,在中醫的角度,不饑指的是精神飽滿的狀態,仙人面貌,精神充沛,這是第一個原因。” 說到這里,安云頓了一下:“相傳《山海經》是大禹治理天下洪水,丈量天下,為了方便治理洪水,記載天下地形的一本書,而麥冬又被我國南方老百姓叫為‘禹韭’,‘禹余’‘禹余糧’。這樣一來,山海經出處就有了合理的解釋,這是第二個原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