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20章 商會 李桓不僅要販賣食鹽,還有販賣咸魚和其他的生活物資,最重要的是,只要是特務(wù)營或者八路軍的地盤,無論上面有沒有地方的勢力派,他都要去插一腳。 既然不能動手,那就可以動動歪腦筋。 最后這些人要是忍不住先動手的話,那八路軍可有了借口,反正是對方先動手的。 李桓就是在逼這些人。 無論最后他們動手與否,都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弄個鹽場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尤其是處于海邊,海水經(jīng)過一些處理,曬干以后就是鹽巴。 雖然絕大多數(shù)好地盤兒都已經(jīng)被人占了,這個時候自己弄個鹽廠出來,曬出來的鹽巴質(zhì)量肯定沒有別人的好。 不過沒關(guān)系,再用工藝處理一下就行了,這樣一來他們整支部隊以后恐怕再也不用擔(dān)心沒有鹽吃了。 甚至他們還可以派出漁民下海打魚,收獲不一定多,但只要有收獲,那就算不得虧。 鹽場的計劃根本就不需要李桓擔(dān)心,趙依依是一個很出色的地方干部,這種小事情讓她出馬就行了。 本來趙依依還不愿意干,因為涉及鹽商行業(yè),這個行業(yè)里面的水特別深,歷朝歷代敢破壞鹽商生意的人不多,甚至很多時候哪怕改朝換代,販鹽的人還是那一批,由此可見,這些人有多么可怕。 所以說古代鹽鐵專營這個決定并不能算得上錯誤,畢竟食鹽也算得上是戰(zhàn)略物資,還是掌控在政府手里比較好。 可是現(xiàn)在處于戰(zhàn)亂年代,各個地方軍閥割據(jù)不說,小鬼子還插了進來,鹽商自然到處亂竄啦!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很好,那就是大家勢力劃分的很亂很雜,誰也不一定有主導(dǎo)權(quán)。 真正開始做生意的時候就應(yīng)了那句老話:混水好摸魚! 更別說八路軍還有槍桿子的支撐,不服你們也可以拿著槍來找八路軍啊。 想好他們接下來的發(fā)展以后,李桓要繼續(xù)著手他們當(dāng)下的問題,怎么在富人和窮人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讓他們的矛盾不至于激化。 本來李桓想著的是直接把這個矛盾給捅炸了,不破不立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可仔細(xì)了解過情況以后他才知道,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真把這些家伙逼急了,他們很有可能會投靠鬼子,最不濟也會投靠中央軍,到時候八路軍的駐地里面全部都是敵人的眼線,那樣還真不好搞。 這些人殺又不能殺,留著又是累贅,必須先想個辦法把他們安撫好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