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方既明想了想,認真地說道:“明年一月份之前,能把全世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做出來嗎?” 徐助華有點難為:“這個……方董啊,你也知道,這個進度我不能保證啊……” “說個大概時間。”方既明很無語,即便他知道,這確實不能怪徐助華。 因為從技術層面講,已經更新到第二代的工程機,方既明用著也更加流暢了,可是供應鏈上的問題,卻遲遲無法解決。 要知道,這第二代工程機雖然耗費少了許多,卻也要十來萬一部。 這樣的手機,只有土豪才能用得起啊!如果不能形成大量供貨,這樣的手機沒意義。 徐助華一咬牙,說道:“供應鏈那邊說,最遲在2007年中旬,它們就能把電容屏做成熟了。我想,2007年五月份,我們都可以發布新手機了。” 是的,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新款智能手機,其實是在等供應鏈的成熟。 畢竟電容屏的生產成功率還太低,根本達不到商用的標準。這其實跟很多高科技技術是一樣的,很早就有概念和樣板了,就是因為太貴,不符合大眾級別的消費罷了。比如說,高能量密度的鋁電池,試驗室早就有產品了。可是一塊電池二十多萬,什么產品用得起?哪怕是電動汽車,都用不起啊! 當然了,趁這個時間,再多做幾代工程機,測試完所有的bug,也是很必要的。 特別是系統方面,從電阻屏移植到電容屏,還是有很多東西要變動的,這些都需要重新寫代碼,重新測試才行。 “還是要盡快……”方既明記得,上輩子蘋果第一代手機好像是在2007年1月份發布的?這就蛋疼了。“我覺得,可以在明年一月份之前,就開發布會。”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