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忽必烈笑道:“剛才收到西邊戰報,安西王大捷,拂郎國大軍全軍覆沒。好幾個君主戰死被俘。我大元鐵騎,很快就能打下整個拂郎國了。到時,人人都有莊園奴隸,就算底層將士,也不怕沒有富貴。” “恭喜大汗,恭喜大元!”百官再次下跪,人人喜氣洋洋。 他們是真的高興。西方大捷,意味著大元打下拂郎的日子不久了。最多一年兩年,大元就能占領整個拂郎。 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想想都高興啊。那可是好大一塊肥肉。 忽必烈興致很高,要求大臣無論官位高低,都可以暢所欲言,說說對統治拂郎的看法。 眾人七嘴八舌,說的都有道理。但忽必烈都不算太滿意。 正在這時,忽然一個四品漢官出列跪下道:“奴才戶部侍郎黃四郎,啟奏大汗。” 黃四郎?戶部侍郎? 忽必烈不認識這個陌生面孔的漢官。元朝六部地位不太高,侍郎在元廷只是四品,屬于中級官員,上朝時站的很靠后,在幾百個朝臣當中,皇帝不熟悉很正常。 “嗯,黃四郎,你說來看看。”忽必烈見這漢臣恭敬得體,也就給了他說話的機會。 “謝大汗!”黃四郎很是激動,他終于有機會在大汗面前露臉了。 這可是飛黃騰達的好機會啊! “大汗,奴才以為,我大元打下拂郎指日可待,可如何讓黃頭色目們順服,則事關大元長治久安。” 黃四郎一邊說一邊小心謹慎的打量皇帝的臉色,見到皇帝沒有怒色,就更加放得開的。 “首先,奴才以為,朝廷不宜以拂郎國統一稱呼。因為,奴才聽安童相國說起過,那拂郎國其實不是一國,而是分為多國。要是朝廷以拂郎國稱呼,這日子久了,黃頭色目人還真以為他們同為拂郎國人。如此一來,反而是有助于他們抱團造反。” 不得不說,漢人中的讀書人,尤其是那種讀活書的讀書人,心思很毒辣。 忽必烈聞言,不由眼睛一亮。嗯,這個漢臣倒是很有幾分見地,不錯。算是說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黃四郎,你說的不錯,繼續說。”忽必烈露出贊許的微笑。 黃四郎聽到忽必烈的夸贊和鼓勵,興奮的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神色變得更加自信起來。 “所以,奴才以為,應該以其族名相稱。奴才敢問伯顏相公,那拂郎國,有多少部族?”黃四郎恭敬的請教伯顏。 伯顏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個大概,“總歸幾十上百個部族,必然有的。” 伯顏沒有說錯,比如法蘭西國,就有不同的族屬組成。雖然都是白人,但來源都不相同。 “那么,朝廷可以用其族來命名。若是大族,就故意分成不同名稱的小族,加以區別。或者,以其所居之地命名。如此一來,那拂郎國百姓,就各有所歸,各有所別。” 黃四郎的意思其實就是,官方上不再使用拂郎國,拂郎人的名稱,而是按照不同的族屬來命名。分為很多種。 不然的話,時間長了,會讓黃頭色目們認為他們都是拂郎人,就容易抱起團來造反。 千萬被小看名義的作用。很多人壞事,就是壞在名義上。比如,總有人說,這只是形式,不重要云云。這樣的人,認識太膚淺。 形式不重要,后世滿清為何要剃發易服? “好,黃四郎這話說的有道理,名稱之事,就這么辦吧。”忽必烈點頭,“你繼續說。” “喳!”黃四郎磕了個頭,“第二件事,奴才請在西方諸國,推行剃發易服。我大元發式衣冠,美則美矣,可西遷之后,畢竟是少數人所用。” “如此一來,使用大元衣冠發式者,僅有數百萬。可黃頭色目,何止十倍于我?那就使得,彼等視我大元為異客,實在不利于大元一統…可若剃發易服,則迎刃而解矣。” 安童聽到這里,立刻出來為自己的門人打氣:“大汗,奴才以為,黃四郎說的很有道理。大元應該打到哪里,哪里就剃發易服,從我大元之俗。要是不干,那就是反抗大元,只有全部殺掉。只有剃發易服的人,才是好奴才,才能活命。” 其他大臣也紛紛出列,附議黃四郎和安童的提議。 因為誰都知道,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法子。只要不傻,就不會反對。 黃頭色目們當然會反抗剃發易服,可那又如何?反抗就殺,殺的只剩下軟骨頭,豈不是正好? “嗯,準奏。那就告訴西征大軍,按照黃四郎和安童的法子辦。”忽必烈毫不猶豫的點頭同意。 “另,傳旨,后日準時啟程,離開大都。”忽必烈又嘆息著說道,神色有些悲涼。 終于要離開大都了啊。 雖說,為了治理西方大元必須西遷,但終歸也是因為被李洛所逼而致。 “大汗,那這大都和大明宮…”桑哥語氣猶豫的說道。 忽必烈搖頭嘆息,“算了,不要燒了,那沒有意義。留著吧,大元或許還能回到大都。燒了可惜了。” 他最終還是沒有做出燒毀皇宮的決定。 兩天之后,元廷正式離開大都,西遷。 與此同時,唐軍也大張旗鼓的打出北伐的口號! 唐洪武五年三月二十五,元至元二十七年,華夏三九八七年,唐軍北伐,元西遷! PS:蟹蟹大家支持,最后幾天了,求月票支持,急啊。晚安!一定要幫我頂起來啊親愛的書友大大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