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李洛準備推行身份制度,管理人口流動,可是畢竟此事準備工作復雜,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實現的。起碼現在,還在趕制證件。 可唐國體制非常高效,幾道命令下去,首先警部,司憲署,特察局,司醫寺全部動了起來。 京兆尹衙門的鼓聲一響,警士們就火速通知各處警所,坊正。一個時辰不到,全城百姓就驚動了。 整個臨安城也全部戒嚴,都知道臨安可能混進來元廷奸細,帶著能傳染人的疫病。 全城大恐,如臨大敵。 事實上,古人并沒有后世想的那么愚昧。古代醫生雖然不知道傳染病的原理,卻知道是一種病,而不是什么鬼神使然。 宋代,防止瘟疫的手段已經很完善。宋廷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瘟疫防控機制,防止交叉感染的隔離措施比較科學了。 百姓們起碼也知道是有毒的病氣為禍。反而是一幫“信奉”天人感應的儒生,揣著明白裝糊涂,千方百計往天意上面扯,目的就是借此讓皇帝聽話。 皇帝也不糊涂,大多數也明白和什么天意無關。可為了證明自己是天子,有能力感應上天,也只有揣著明白裝糊涂,捏著鼻子認了。 就是這么扯淡。 比如,滿清和蒙元皇帝真信仰密宗?怎么可能。 不過是為了統治罷了。忽必烈和康麻子表面尊崇大喇嘛,心里怎么可能真的當回事?工具而已。 臨安百姓聽說元廷奸細帶了能讓人生病的旱獺進來,已經害死了十幾個,頓時嚇了一跳。 就說嘛,韃子怎么可能這么安生?不使壞那才見鬼。 當初韃子南征,可不止一個地方發生瘟疫啊。這可不是新鮮事。 所有外地人,全部被百姓自發的監視起來,一一報官。 與此同時,司醫局也根據王后的指示,緊急下令征集黃芪,黃連? 銀翹等藥材。據崔秀寧所知? 在沒有鏈霉素等特效抗鼠疫藥的情況下,這些已經是最好的抗鼠疫中藥了。雖然效果不太好? 但終究比沒有強得多。 警士們在各坊坊正的配合下? 將所有外來人全部單獨隔離,暫時軟禁。然后一一比對審訊? 一一排除。 可是一直到了第二天中午,數百個可疑對象都被排除奸細的可能? 可仍然沒有找到那個可疑的北地人。 而數十個被隔離的病人? 也陸續開始死亡。 醫師們同樣“全副武裝”給他們用藥,總算將病癥較輕的人穩住了,減少了死亡。 很快,臨安周圍的郡縣鄉村? 接到命令后也行動起來。到處都在清查可疑的北地人。同時各地的衙門也在收集黃芪黃連等藥材? 組織當地郎中準備抗疫。 然后,到了下午,還是沒有找到可疑人物。 崔秀寧帶著三只狐貍,坐鎮警部親自指揮破案。 這三只狐貍,訓練的并不成功? 只能說是半拉子,抓人肯定不行? 找人應該沒問題,看看這次能不能立功。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這就是有預謀的作案。 警士們的偵查結果匯報,那人是個帶北地口音的中年漢子? 長相也像是北地人? 有點胖? 身材比較高大。鄰居記得,那人借宿時挑著一個擔子。 此人來臨安不會超過七天。 問題是,他還在不在臨安城? 臨安是江南第一大城,每天進出的人很多。臨安城也很大,建筑極多,人口如今也增加到五十多萬。 總之,找一個人不容易。 此人要是帶足了干糧和水,躲在一個犄角旮旯,十天不出來都成。 “此人曾經挑了一個擔子。那不用說,必是發病的旱獺無疑?!贝扌銓帗Q了一套警士的黑色長袍,顯得很是干練。 “現場發現了一只麻袋,一只病死的旱獺。那么,還有其他旱獺呢?”崔警官循循善誘。 “還有,旱獺發病到死亡,中間最多七八天。眼下長江封鎖,這七八天功夫,他是如何將旱獺從北方帶到臨安的?” 崔秀寧知道,旱獺屬于高海拔寒帶物種。就連河北都少見,別說南方了。 一大群警士看著老師,都是皺眉思索。 老師曾說,鼠疫發病到暴斃很快。這么短短幾天,那人不可能在長江被封鎖的情況下將旱獺帶入臨安。 晚上偷渡都難。因為自從大戰結束,長江南岸就沿線駐扎了很多江防兵馬。此人就算晚上乘坐羊皮筏偷渡過來,也很難逃過江防巡邏兵的眼睛,風險太大了。 所以旱獺這東西,肯定是北地帶來的。 問題是怎么帶過來的。 難道,是此人知道哪只旱獺會發?。? 倘若知道什么樣的旱獺會發病,那么就可以算準時日,在旱獺還沒發病時南下,趕到臨安時,剛好旱獺發病。 這也太玄了吧? 就像一個醫生,能預先知道某人會生?。? 崔秀寧見到學生們猜不出,也不奇怪,教授道:“很多旱獺,本身就帶有病菌,只是不輕易發病而已。嗯,這個叫免疫力,你們可以看做是人體之盾。每人身上都有病菌,但平時不容易得病。就是因為此盾存在。” “人一旦去了水土不服的地方,或者受了風寒,免疫力就會下降,盾破了,病菌就會趁虛而入。” “人是如此,旱獺也一樣。旱獺在北地時,一定是活蹦亂跳的。可要被人帶到潮濕悶熱的江南,那多半會發病。一發病,鼠疫的傳染性暴增數倍,就很容易害人了?!? 眾警士頓時恍然大悟。要是照老師這個說法,那可能真是如此了。 既然旱獺本來沒有發病,那人當然有足夠的功夫,在旱獺死亡之前,將旱獺帶入臨安。 只有這個一個解釋說的通了。 那么,第一,那人一定是從吐蕃來的。第二,那人很了解旱獺的習性,應該不是漢人。 “那么,既然那人挑的是擔子,又千里迢迢的過來,就絕對不止帶一只旱獺。他在路上也不可能沒有馬。其他旱獺呢?他的馬呢?” “還有,此人為何要去古槐坊?而不是其他地方?他為何知道古槐坊的存在?” 崔秀寧一邊說,一邊點著臨安的城池圖紙,在古槐坊的位置畫了一個圈。 “好了,我就啟發這么多。事情緊急,我只給你們一刻鐘回答。你們答不上來,那此案就只有我親自去一線抓了?!? 她很期待的看著自己的學生們,希望他們不讓自己失望。 很快,一個學生道:“此人千里而來,一定有馬,還不止一匹馬。按照臨安城規,外地馬不好進城,那他的馬只能寄養在城外的某處。” “此人多半有同伙,負責看馬看行李。準備隨時接應城內的奸細逃走。” 崔秀寧笑了笑,“很好,既然你懷疑到這點,那立刻帶人去城外,通過找馬抓人!記住,要活口!帶小灰去!” “諾!”這個警官立刻牽著灰狐貍,沖出去安排。 第二個警官道:“老師,學生知道他為何選擇古槐坊下手了。因為古槐坊不但人口密集,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坊內各家的墻壁是打通的,四通八達,都有門。所以坊內居民流動頻繁,有利于病氣傳人。只是,他想不到我們動作這么快。” “第二,也有利于他將其他旱獺放出去,在坊內到處流竄。所以學生猜測,古槐坊內,可能還有其他旱獺,也許還沒死,而是挖洞躲起來了?!? “很好?!贝扌銓廃c頭,“那趕快去辦,帶小白去,把古槐坊細細搜一遍,找到其他的旱獺?!? “諾!”這個警官也牽著白狐沖出去安排了。 第三個學生也有點激動的說:“此人不可能想到我們的應對這么快,根據犯罪心理學,他不可能下手后立刻離開臨安,而是應該躲在暗處觀察瘟疫爆發。瘟疫不爆發,他的任務失敗,也不甘心離開。” “所以,此人估計還在城內??蔀楹握也坏剿??臨安城全民動員,還有哪里沒有查?只有一個地方,鳳凰山!” 鳳凰山半腰,就是趙宋皇宮,也是李唐王宮。但是,鳳凰山范圍很大,王宮只占了一小塊地方。除了王宮周圍,其他區域比較荒涼。此人要是逃入鳳凰山,在山中挖個洞躲起來,那反而是最安全的。 崔秀寧點頭,“不錯。這就是燈下黑。” 那警官精神一震,“我帶人去抓!” 崔秀寧搖頭,“不用了。不久之前,我已經下令封鎖了整個鳳凰山,數千兵馬一圍,那人真要在山中,就插翅難飛?!? 眾人面帶喜色,原來老師已經封鎖了鳳凰山。 有一個學生說道:“此人人生地不熟,卻能知道古槐坊最容易傳病,而且知道哪里最容易藏人,那一定有城中內應?!? “但是,一個北地的陌生人,怎么能直接找到本地人為內應?最合理的解釋是,這個內應不是本地人,可能也是北地人,只是先來而已。內應可能先來了一段時日,摸清楚臨安城內的情況后,才能成為內應?!? 崔秀寧很贊許的點點頭,“不錯。那那就辦吧。半年內所有來臨安居住的北地人,全部作為重點對象控制起來,一個個審訊。發現懷疑對象,就送到特察局。” “諾!”這個警官也興沖沖的去安排。 接著,崔秀寧親自帶人去古槐坊。 崔秀寧雖然打過鼠疫疫苗,但還是做好了防護,然后帶著警狐小黑,去案發的現場,先在嫌疑人睡過的床榻上采集氣味。 犬科動物最怕的是狂犬病,對鼠疫卻具有強大的免疫力。所以草原上的狼和狐貍經常捕食旱獺等鼠類,卻極少感染鼠疫。 狼和狐貍,是減少鼠疫爆發的重要物種。 最后,崔秀寧就帶著“小黑”開始追蹤。那人肯定不愛洗澡,留下氣味非常強烈,小黑循著氣味一直找,可卻不是往鳳凰山,而是找到了永康坊。 此時的永康坊內,已經有不少警士和憲兵,在搜找內應。小黑找到一戶人家門口,正看到一個北地人被警士帶出來。 “官人,俺沒有犯法啊,俺來臨安幾個月了,都在臨安落戶了啊。”那個北地人說道。 他雖然說著中原話,但口音有點古怪,并不太熟練,應該不是漢人。 一個警士說道:“沒說你犯法,你先去警士堂配合調查就成?!? 那人一臉不滿的神色。 崔秀寧看著他,對警士道:“他就是內應。拿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