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551節 物價飛漲,改革幣制-《葬元》
第(1/3)頁
說起東南的公田,倒是有一樁歷史公案,說起來很有意思。
南宋晚期,大地主大官僚(貴勢階層)爭相兼并土地,導致南宋國庫收入銳減,不足以應付軍費抵抗蒙元。
宋朝本來有大量的公田,但多年售賣下來,到宋末公田已盡,田土多半集中在“貴勢”手中。
趙宋沒了公田,一下子就陷入財政危機。
于是權臣賈似道大刀闊斧的推行了“公田法”,通過發行紙幣和度牒(沒錯,就是度牒)的方式,用紙幣和度牒強行購買“貴勢”超出品級規定之外的田地。
賈似道企圖通過公田法,重建大宋王朝的公田儲備,增加國庫收入。
賈似道的公田法首先在最富裕,土地壟斷最嚴重的平江(蘇州),嘉興等六郡推行,第一階段即強買三百五十萬畝。
這就是所謂的公田法。也就是所謂的“景定變法”中最重要的舉措。
然而,此舉遭到地主豪強的抵制,他們勾結地方官吏,隱瞞田畝數目,并將政府強買的田土轉嫁給中下地主和富農。
如此一來,宋王朝的危機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
“景定變法”失敗,意味著宋朝通過變法改良的道路被堵死。作為改革者的賈似道也“身敗名裂”。
李洛后世賣過賈似道的《促織經》,他了解過賈似道,覺得此人多半是被黑了,應該不會那么不堪,起碼比史彌遠,丁大全之輩強的多。
所謂蓋棺定論,而賈似道死去七百余年,后世仍然褒貶不一。
如果此事到此為止,也不算多有趣,最多是讓李洛總結點教訓。
有趣的是,隨著南宋被蒙元攻滅,賈似道好不容易強買的上千萬畝公田,全部便宜了忽必烈。南宋公田,成了元朝江浙官田的大頭。
忽必烈拿到這么多公田,剛好可以在不侵犯士紳豪強的前提下,也有大量田土用來賞賜將士,功臣。真真占了一個大大的便宜。
而現在,這些田土全部掌握的李洛手里,讓他也占了一個大大的便宜。
可以說,唐國大半的田土,都已經掌握在唐廷手里。這為均田令提供了條件。
“以各縣域公田,扣除職田之后,分授該縣無田少田者,無論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為上田,中田,下田。一畝上田等同中田畝半,下田兩畝。”
“一郡之內,各縣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著各地郡守,以郡為域,遷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狹之縣,可遷移至地廣人稀之縣……”
李洛這個做法,就是打破國人重遷的習慣,讓人口和土地資源均衡起來,將人均田畝少的地區人口,遷往人均田畝多的地區。不要出現一個縣地少人多,而另一個縣地廣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
他計劃先以縣為單位,后以郡為單位,最后以州為單位,慢慢擴散人口遷移,緩解人口地區失衡的情況。
“各以縣域人口田畝為基,每人授田三到五畝。五口之家,以挾田二十畝為善,每三年,核準口數,重新劃定田畝…”
李洛按照五口之家二十畝田為參考推行均田令,比隋唐時期的一戶挾百畝看似小氣多了,其實不然。
因為此時的耕作技術早就不是隋唐時的粗放式耕種了,深耕細作之下,畝產大大增加,人均耕種數量也降低了。一家二十畝田,不勤快都種不完。加上東南田肥,人均幾畝田足夠完稅之后略有盈余了。
只是今年一直打仗錯過了農時,大規模的打糧起碼也要等到明年夏季,這個過度期需要大量的賑濟糧。好在唐國的糧食儲備很多,基本上可以應對,避免了人大量人口餓死。
終于,冗長的《定國是詔》宣讀完畢。
但,仍然沒有結束,接下來,又是一份改革科舉和重開科舉的詔書。這是李洛送給東南寒士的大禮包。
詔曰:“國家掄才大典,名器之重,社稷之本也。王以明道治天下,故以明道權衡天下英才…所謂明道者,明天道,明人道,明臣道,知廉恥,知民心,知善惡…”
“明道者,必知文史以為鑒,必知算術以知數,必習騎射以強身,必知稼穡以勸農……此即為明道也。”
此言一出,一些文人出身的官員,都是有點愕然,但他們都是海東老人了,也沒有腹誹。
自古以來,帝王都是以孝治天下。而唐王李洛,第一次提出“以明道治天下”,可謂首創。作為開國之君,他有這個資格,也有這個便利。
李洛的明道治天下,選拔的其實是綜合素質強的人才。對經史子集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沒有取消,而對于算術,農時,民生,君子六藝等要求有所提高。
說白了就是要求智育,德育,體育一體,缺一不可。
“著各州印制科考教本,分發郡縣,以為科考范疇……”
就是將考試資料發下去,讓參加考試的學子先復習準備。考試的各科權重,和海東相同。目前,傳統的經史子集仍然是分值最權重的科目。
“各郡錄取者為秀才,賜予秀才功名;州考錄取者為舉人,賜予舉人功名;舉人可赴臨安參加會試……會試每兩年一次,五考不中者,取消參考資格…”
李洛借鑒了明朝的科舉制度,明確設定秀才,舉人,進士三等文階。但把每三年一考,改為每兩年一考,還限制了考試次數,免得很多人一直考,浪費人力物力資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西安市|
太仆寺旗|
新兴县|
四平市|
四川省|
新乐市|
三明市|
资阳市|
普洱|
吉安市|
江口县|
凤山市|
齐齐哈尔市|
邵阳市|
修武县|
衡东县|
竹溪县|
连南|
鄂尔多斯市|
兴隆县|
藁城市|
镇康县|
四川省|
长兴县|
淮南市|
乌鲁木齐县|
长海县|
萨迦县|
滁州市|
甘德县|
嵩明县|
莱州市|
通江县|
闽清县|
祥云县|
呼伦贝尔市|
长顺县|
含山县|
南丹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