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等到鄭思肖和林必舉退下,李洛忍不住露出一絲黯然之色。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李洛苦笑,“就是這個李姓,也是對我不好的養父的姓。我是三歲被拐賣的,完全不記得真正的父祖姓名。” 崔秀寧拉起他的手,“不要想這些了。你還有我,還有三個孩子。我覺得吧,你不知道反而是好事,起碼不用想念,就是想念也沒有對象。” “我就不同了。我會想念我的父母,爺爺,弟弟。每一次想,心里就很難受,就想哭。” 李洛把女人擁在懷里,拍拍她的背,重復她剛才的話,“不要想這些了。你還有我,還有三個孩子。” 崔秀寧嗤嗤笑道:“一字不改,你復讀機啊。” 李洛忽然忍不住笑起來,笑得有點奇怪。 “你笑什么?你想到什么了?”崔秀寧知道他一定是想起什么了。 李洛道:“我想到五廟用哪幾個人了。” 崔秀寧從他懷里離開,正正云鬢上的金步搖,“我似乎猜到了。” 嗯?李洛很懷疑她真能猜對,畢竟她的歷史并不好,“你說說看。猜對了有賞。” 崔秀寧似乎能看到他的心思,她露出一絲不服氣的神色,抱著胳膊靠在桌案上,以分析案情的語氣說道: “這幾年,我惡補了一些歷史,不算小白了。我知道劉秀是以劉邦為始祖。所以整個東漢,劉邦的神主始終在太廟。這是個很好的先例。逃犯起兵后,自稱唐國公,還給自己加了個大丞相的頭銜,這都是在學李淵。” “所以,你肯定是要以李淵為始祖的,這點我可以確定。” 李洛點點頭,“警察,你說的很對。不過這一點好猜。嗯,你繼續說。” 崔秀寧露出一對梨渦,笑容很自信,“這個世界雖然沒有明史和清史,但后世有哪幾個李姓名人,我還是知道的。” “根據你的性格分析,你是一個習慣借勢借名的人,這是你的思維定式。哪怕后世那幾個李姓名人在這時代沒有利用價值,但你也肯定會用名人的名字,以獨特的方式致敬你喜歡的人物,而不會編造新名字。這是你的行為儀式感。” 李洛有點佩服了,“很好,你繼續說。” 崔秀寧扳著潔白修長的手指,如數家珍般說道:“那么后世有哪些李姓的人最有名呢?我知道的,有李善長,李贄,李時珍,李成梁,李自成,李定國,李秀成,李鴻章等人。其他的,不是很有名。” “先說李善長,這人足夠有名。但是吧,你不可能選擇他。為什么呢?因為你想用洪武作為將來的年號,致敬朱元璋,在心理上會代入老朱。既然如此,你就不可能以李善長作為高祖的名字。他是朱元璋的宰相嘛。” 崔秀寧觀察李洛的表情,知道自己說對了,于是她的笑容更加自信。 “你的歷史觀很正,方便我用排除法。我知道,你討厭李鴻章,看不起李自成,李成梁據說是個自私的軍閥,也不會是你喜歡的人物。那就只剩下李時珍,李贄,李定國,李秀成。明清兩代比他們更有名的正面人物,沒有了。” “所以,我的推測就是:你會以李淵為始祖,以李時珍為高祖,李贄為曾祖,李定國為祖父,以李秀成為父。逃犯,我說的,有一句不對么?” 李洛嘆了口氣,他是真服了。 男人露出燦爛的笑容,“警察,你說的對,沒有一句是錯的。好,寡人有賞!” 他的確不想胡編名字,打算用后世喜歡的李氏名人。他的動機思維,包括選擇哪幾個人,崔秀寧都猜對了。不服不行啊。 崔秀寧冷笑,“你服了吧?所以你心里想什么我多半能號的住脈,比如你現在就沒想好事。” “我去。”李洛把傲嬌的女人攬過來,動作多少有點放肆了,“你用詞不當,怎么能說寡人沒想好事?夫妻之間的事,怎么就不是好事了?” “呸。”女人的小拳拳立刻就捶過來,指指外面,“親,現在白天好吧。” 李洛點頭,“懂了。真懂了。” 明顯話里有話。 崔秀寧當然聽明白了,不由有點臉上發燒。 你懂?你懂什么了?老娘是那個意思么? ………… 九月十一,坐鎮江西負責江西軍務的文天祥,和負責福建軍務的許夫人,先后回到臨安。 第二天,文天祥,林必舉,鄭思肖,陳淑楨等人率領唐國文武官員,聯袂覲見唐公李洛,上表勸進,懇請李洛進位唐王。 表曰: “……今北有蒙元,西有蕭梁,南有趙宋,彼何德何能,而俱居帝位。而君上承前唐遺澤,貴為帝裔,乃舉義師伐無道,解黎民于倒懸,遂復東南,有功于漢家,得天命所眷,民心所向,足以為帝,遑論王乎!” “君上虛懷至大,敬重神器,謙不輕取,真命世之主也。然,天命在唐,臣民仰望,漢家氣運,在乎一身。縱不為帝,退而次之,豈可不王……” “……若不王之,則無以承天命,奉宗廟,彰國威,安民心,亦無以激士氣也……君上不王,奈天下蒼生何也……” “……臣等審時度勢,公心以謀,伏請君上順天應命,體恤眾望,進位唐王……” 李洛在歸德殿芙蓉閣接到勸進表,到場辭表。 “中原未復,百姓未安,吾功德微薄,不足以王之。” 九月十五,文天祥等人再次登閣進表,“君上不王,置我唐于何地,臣等痛心疾首也…” 李洛再次辭表:“王位,千鈞名器也。有德者居之而行王道。吾若王,恐王道有虧,本心有愧,而天下笑耳。”遂不允。 九月十九,群臣再次上表勸進,這次規模更加浩大。表曰:“……君上不王,恐上蒼歸咎,黎民不安,軍心不穩,而大唐危矣……” 君上啊,你再不稱王,大唐就危險了啊。 李洛在歸德殿正殿接了勸進表,只能說道:“如此,吾敢違天意,忍拂眾意乎!既王吾,吾勉之也。” 好吧,你們這么堅持,我怎么敢違抗天意,怎么忍心罔顧名義呢?你們既然尊我為王,那我就只能勉強稱王,好好干了。 這其實都是形式,君臣早就達成默契,心照不宣的。需要的只是一個程序。 文天祥等人聽到李洛正式答應,一起下拜道:“君上英明!” 李洛站起來,環視大殿上的百官,朗聲說道:“這天下,忽必烈稱帝,蕭隱稱帝,趙良鈐稱帝。哦,還有爪哇島上的趙昌,也是皇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