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興縣衙,新縣令孫順福正在打著算盤,很是認真的核查賬本。縣衙留用的幾個書吏,見此都很無語。這個唐國的新官人,和大元朝的官人完全不同啊。 孫順福本是海東一個村正。他沒讀過多少書,只是能識字會算賬而已。可由于精細認真,實干任事,就被挑選為“從征儲員”,隨大軍來江浙,輕輕松松一個七品縣令就落到頭上。 這不是連升三級了,而是連升三品! “從征儲員”總有七八百人,絕大多數都是海東任職兩年以上的鄉村官吏。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讀書不多,但熟悉基層,長于實干。 吳興縣原來的達魯花赤和縣衙官吏,被殺的殺,罷的罷,大多數都沒了。能留用的,也就是幾個沒有什么劣跡的書吏。 而縣令,縣丞,主簿,縣尉四人,全部是海東來的村官。憑借五百駐軍的鎮壓,他們很快就掌握了縣政。 “稟縣令官人,葉將軍和完顏將軍送回了清剿沈家的賬本。”一個唐軍騎兵進來匯報,“沈家男丁都已經公審伏誅,女子全部為奴,這是沈家田土錢糧的賬本,請官人帶人去清點造冊。” 孫順風打開一看,既驚且喜。 沈家竟然有這么多錢糧田土,真是死有余辜啊! 良田超過十五萬畝! 這還得了? 吳興田畝,估計也就五六十萬,等于說一個沈家,就占了全縣三成的土地! 依附沈家的佃戶、匠戶、獵戶、漁戶有多少呢?共有九千戶,男女三萬多口。 可整個吳興縣,真實戶口也不會超過三萬戶。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沈家控制! 無萬戶侯之名,有萬戶侯之實。 沈家還藏有三萬多石糧食,黃金四萬多兩,白銀七十六萬多兩,還有三十余萬貫的鈔票,五千多匹各色布料,大量的鹽鐵茶,香料…至于古董珍玩字畫,難以估算。 這勒索了多少民脂民膏啊! “走!出城!”孫順福有點興奮的站起來,顧不上天近黃昏,就帶著一幫屬員風風火火出了縣衙。 沈家的物資繳獲,一定要盡快登記造冊,呈報給湖州城的楊旅帥。 ………… 唐軍目前實行的是軍管,所以暫時并沒有任命知府級別的官吏。楊青雀既是唐軍駐扎湖州路最高將領,也是湖州“鎮撫使”。 鎮撫使,這不過是李洛在特殊時期提高效率的權宜之計罷了。 天色已晚,鎮撫使府內的楊青雀,仍然在處理要事。 所謂要事,當然就是清鄉和練兵。 如今,五千新兵全部招募完成,統一集中在湖州城外臨時大營,按照唐軍的法子開始訓練了。 清鄉,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湖州路著名的沈家,丁家等漢奸豪強,全部被連根拔起。 除了七八家豪紳主動投效,退田輸糧,終獲保全之外,大部分豪紳被唐軍鎮壓。 一個個塢堡和莊園被攻破,男子被殺,女子為奴,財產充公。鄉間百姓人心大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護唐軍。 用不了多久,揚眉吐氣的鄉民就會知道支持唐軍有多么重要。 接下來,就是選拔鄉村官吏,控制鄉村之權了。 楊青雀在燈下鋪開一張白紙,一個個娟秀的字跡在筆端生出。 “臣湖州路鎮撫使,旅帥楊青雀,謹奏君上以聞……” “…截止五月二十,湖州六縣一州清鄉已畢,共剿殺漢奸豪紳二十一家,剿滅湖霸三家,天目山匪兩伙,破塢堡營寨三十九處……收繳糧食三十七萬余石,黃金十八萬余兩,白銀三百六十萬余,田土一百零五萬畝……” “……五千新軍,已訓練數日,臣日日親自督導苦訓,不敢稍有懈怠。新軍田土,皆已按照每人二十畝分配,新兵軍心昂揚…一月之后,可用來守城駐防,則我唐軍將不再散布于各地…” 楊青雀寫完之后,派人通過驛站,送到臨安行在。 蒙元雖然野蠻,但要說這驛站之便捷,當真遠邁唐宋。唐軍恢復江浙后,接受了龐大的驛站,通信行軍十分便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