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47、448節 有此利器,我唐如虎添翼!-《葬元》


    第(1/3)頁

    聽說李洛連夜要走,諸將全部趕來送行,對李洛當真是依依不舍。

    不知道李洛起兵反元時,他們又會作何感想。估計第一反應是不信吧。

    李洛抽調三千兵馬,押解著安南君臣以及陳氏宗室和宮妃等一千余人,在黃江碼頭乘坐福建水師戰船,直入大安海口。

    李洛剛離開安南,元廷派往占婆的官員就到了。原本看占婆無人管轄而打算趁火打劫的真臘王國(柬埔寨),見元廷來人,立刻縮了回去,生怕成為元廷下一個滅國對象。

    至此,在李洛的推動下,元廷雷厲風行的設置了交州和象州兩個新行省,開疆拓土千里,納民七百多萬。

    南洋諸國無不戰戰兢兢,第一時間就爭先恐后的派使者帶著重禮去大都納貢。

    六天后,李洛的船隊到了閩海海域,他雖然很是思念崔秀寧母子,卻只能“過家門而不入”,徑自北上。

    李洛站在甲板上看著海東的方向,心中踏實無比,快意滿懷。

    他在安南幾個月,每隔十天半月就會收到海東的消息,最擔心的就是崔秀寧這個產婦,好在每次都是平安無事。不然他也無心留在安南打仗。

    現在終于徹底放心了。可惜還是沒能趕上崔秀寧生產。

    他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了啊。

    三個!

    就問你服不服。

    這一下子就多了一對兒女啊。三個孩子孝敬著他一個,這福氣還小么?

    不小了。

    還有,秀寧怎么能生出龍鳳胎?這也太厲害了吧。

    不對,是我厲害。

    哈哈哈。

    李洛真的很想放聲大笑。

    而和他同一艘船的陳益稷,卻想放聲大哭。

    百年修的同船渡,奈何同船不同命。

    自從封了有名無實的交州王,陳益稷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就是之前他當監國時圍繞著他的大臣,此時也不見了蹤影。

    而跟隨陳昑投降的越國大臣,更是無人理睬他,而且人人把對他的鄙視掛在臉上。

    真的好尷尬啊。

    幸好,李洛還偶爾和他說說話。

    “大將軍,在下可謂是一無所有,到了大都,還請大將軍看顧啊。”陳益稷來到甲板上,語帶哀怨的說道。

    “一無所有?交州王何出此言?”李洛裝出不解之意,“你可是大皇帝敕封的交州王啊,本帥也只是個郡公而已。交州王貴為王爵,如何是一無所有呢?”

    陳益稷恨不得一腳踢死這個征南大將軍。交州王?那算個屁!不過是個吉祥物罷了。我巴巴上桿子主動投降,難道就是為了這個空筒子王爵?那我昭國王做的好好的,何必含羞忍辱的投效?

    陳益稷心里憤怒,卻不敢反駁。要不然,估計下場更慘。

    他只能嗯啊兩聲,敷衍的對李洛拱拱手,賭氣的躲進船艙不出來了。

    李洛看著陳益稷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這背影…好像一條狗啊。

    ……………

    海東,洛寧城。

    經過數萬日國奴隸近兩年的艱苦修建,占地方圓六里的洛寧城,終于完工。

    唐公府、官衙、街市、倉庫、道宮、官邸等所有建筑,都被圈在了洛寧城中。

    洛寧城墻高近三丈,長寬各六里,城中可住七八萬人,拿到中原,也算是中型城池了。

    洛寧城竣工,意味著唐國擁有了第一座城池。

    洛寧城不光是唐國的都城,也是洛寧郡的郡守衙門所在。如今,城中已經有兩三萬人口,而且每天都在增加。

    洛寧城雖然不大,設計卻很是不凡。比如特有的公廁,四通八達的下水道,專供行人行走的人行道,專供馬車行走的馬路,還有種植在路邊的林蔭道,花圃,以及遍布全城的垃圾箱。

    甚至,大路上每隔十丈,就有一對燈籠。晚上在城中夜行,也能看見路。

    洛寧城最中間是唐公府和各官署,再是官邸區和道宮區,最外面是街市和民居區。民居區共分為二十四坊,各設置坊長管轄。每坊還設置警士所一個,管理治安。

    為了防火和治安,各坊絕不相通,而是有坊墻阻隔。

    城池竣工之后,崔秀寧將四個近衛旅中的兩個調入城中,守衛唐公府和各官署。每月一輪換。

    而唐軍主力的幾個大營,距離洛寧城全部在二十里之內。水師大營所在的洛寧港,距離洛寧城更是只有七八里。

    唐國七成兵馬,都集中在洛寧城附近。大部分的憲兵,警士,特務也都在這個區域。

    可謂固若金湯。

    此時的唐公府,崔秀寧正在主持生產后的第一次大朝。

    一胎生了一對兒女,比生出雙胞胎更讓她驚喜。整個唐國上下,也都認為是大大的吉兆。要知道,幾百個女子中,才有一人可能生出龍鳳胎啊。

    這一對粉妝玉琢的兒女出來,不但唐國的軍心民心更加穩固,攝政夫人的威望也更加增長。

    原本慫恿外戚崔氏兄弟勸諫唐君納妾的官員,立刻偃旗息鼓了。起碼在這個時候,他們不敢再替李洛著急納妾。

    雖然剛剛生產不久,還是龍鳳胎,但崔秀寧的恢復很快,短短幾天便精神抖擻,雷厲風行,顯然體質遠超一般女子。

    此時,崔秀寧正在聽林必舉奏事,她看上去容光煥發,面帶微笑,顯然心情很不錯。

    也難怪,換了任何一個上位者,聽到林必舉的匯報,只怕心情都壞不了。

    “……截止最后一批運輸船回來,統計數月所獲,共計收獲黃金二十七萬四千余兩,白銀五百八十二萬余兩,共折銀八百五十萬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