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崔牧和崔憲,這次被帶到海東,也是為了充實海東文官隊伍。 崔氏兄弟想不到,主公在海外還有這番基業(yè)。那么主公之志,已經(jīng)不問可知了。所以,兩兄弟來到海東后,都是心情激動。 這以后,真能成就一番作為了,甚至…… 看到身為本家的崔秀寧受眾人跪拜,崔氏兄弟站在旁邊感覺很是尷尬,他們不想引人注目,也希望加入跪拜的行列。 可是,崔秀寧不同意。以輩分不明為借口,不允許兩人跪拜。 “諸位都免禮吧。林經(jīng)理,你先把數(shù)月以來的民政事務,一一匯報。”崔秀寧道。 眾人站起來之后,早有準備的林必舉就拿著一本冊子出列。 “稟報夫人。迄今為止,我海東共開荒屯田九萬余畝,桑林六千余畝。用作種植棉花的旱地,五百畝。甘蔗林新開,只有十畝,種了母種,到了明年才能大種……” “征收秋稅一萬八千余石,絲稅三千七百余斤,鹽場出鹽九百余石,捕魚十八萬斤,伐木五百余萬斤……今年夏秋兩稅…加鹽鐵專賣收入,公司所有收入折合白銀六萬兩千兩。” “今年所有開支,保安團軍餉七千三百兩,海軍船隊軍餉三千五百兩,軍糧八千八百石,馬料五千余石,撫恤一千三百余兩,雇傭民工花費四千四百余兩,公司全體俸祿費用五千六百余兩……以上各項,總開支折合白銀五萬八千余兩。” “收支相抵,結(jié)余折合白銀三千余兩。” 崔秀寧聽到還有價值三千多兩的盈余,心中很是高興。原本她和李洛以為,今年最多保本,想不到還有些盈余。 林必舉繼續(xù)稟報:“截止今日,我海東共有軍民九萬七千余口。戰(zhàn)馬…加上今天剛到海東的,共有兩千三百余匹。騾馬四百余匹,耕牛一千六百余頭。” 按照林必舉的統(tǒng)計,如今海東共有牲口四千多頭了。 不過,這些牲口,都是用鐵和鹽從遼東王乃顏旗下的商隊那里交換來的。按照和對方的協(xié)議,乃顏的商隊每月和李洛交易一次,每次最多只能交易四百匹戰(zhàn)馬,牛不限制。 雙方鐵馬貿(mào)易的價格,是一匹戰(zhàn)馬換一百斤鐵。幾個月下來,海東每月都會派船運鐵到葫蘆島交易。如今,雖然換了一千多匹馬,但鐵也快沒了。 這批鐵都是從韓恭的島上搶來的,除了還剩幾萬斤自己用,海東明年已經(jīng)拿不出鐵換馬了。 接下來,各處一一匯報,多少都有成績。但崔秀寧最關(guān)心的,是工匠處。 因為工匠處負責生產(chǎn)軍械盔甲。除了糧食,就是裝備最重要了。 工匠監(jiān)理、制甲大師、首席大匠師顧鎧出列匯報:“稟報夫人。如今工匠處共有各種在冊匠師以及學徒四百五十余人。” 不知道的人都是有點驚訝,四百五十人啊,一個處就占了整個公司編制的四成,比紡織處的女織工還多。 顧鎧繼續(xù)道:“截止昨日,今年共制造新型玄甲一千零八百副。復合弓一千八百張,羽箭三萬余只。長槍三千六百桿。圓盾九百面。長刀一千五百口。神臂弓兩百余張。床弩五十余臺。” “除此之外,還制作馬蹄鐵八百副,馬鞍八百副,皮革水囊一千個,軍鼓軍號五十對,軍釜三百口……” 崔秀寧聽到數(shù)據(jù)非常滿意。顧鎧真是個裝備人才。工匠處成立不過半年,正式開工生產(chǎn)不過五個月,就搞出這么多東西,實在是很稱職了。 但是…不夠! 李洛在她離開前,強調(diào)了他的要求。他要求在明年六月底之前,海東起碼要提供新式玄甲五千副,日式皮甲八百副,弓五千張,箭十萬只… 弓和箭的數(shù)量,到時肯定是能完成的。但這五千副玄甲,卻差額太多。 “顧大師做的很不錯,我很滿意。只是社主要求,半年后,須有五千副甲,還要日式皮甲八百副。可能完成么?”崔秀寧問。之所以還要八百日甲,當然是為了到時偽裝日軍。 顧鎧頓時犯了難,算了算說道:“夫人,就算全力以赴,半年后也只能交付三千副甲。” 崔秀寧道:“倘若我許你在新移民中再招收工匠呢?” 這次來了八萬新移民,其中肯定是有不少工匠的。 顧凱鎧了松一口氣,“若能大量擴編工匠,屬下必能按時交付五千玄甲,八百日甲。” “造船的事呢?”崔秀寧又問。 顧凱苦笑道:“好教夫人知道。如今工匠處雖有造船的工匠,可是卻造不了船。因為沒有木料。今年新砍伐的木料,明年還要曬制一年,后年才能用來造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