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在下李洛,字中正-《葬元》
第(1/3)頁
兩人打鬧完,李洛又認真道:“真金仰慕漢化,身邊有很多文士。我冒充的李氏也是漢化門閥。所以,我要取個字號。”
有名無字,實在不像大家出身。
崔秀寧冷笑:“看你詭異的表情,我猜你取的字一定很妖。”
李洛打了個響指,刮刮崔秀寧的鼻子,“夫人好聰明,又猜對了。不錯,我取的字,很妖。”
崔秀寧搖頭。這個逃犯,可千萬別取什么潤之、逸仙,真心受不了。
然后,這個警花就聽到她的逃犯說:“重新介紹一下。在下李洛,字中正。”
我去!
崔秀寧差點罵出來。這么妖的嗎?
“你是認真的嗎?”崔秀寧拍拍額頭。
李洛一臉認真的無辜,“是妖了點,但我是認真的啊!李中正,又中又正,不好嗎?”
“好吧。李中正!”崔秀寧真心服了,“總比另外兩個好點。我說,你不會還要娶個蒙古名字吧?”
李洛笑了,“夫人真是深知為夫啊。為了革命事業,取個蒙古名字向韃子表示心向大元,這只是策略,無關情操大節。”
“你看,高麗王有蒙古名,金方慶,李簽,還有后來的李成桂,甚至反元梟雄張士誠,都有蒙古名。”
“楊堅,李淵,李世民都有鮮卑名字。野豬皮有漢姓。后世某些開國元勛,也有蘇聯名字啊。”
崔秀寧問:“野豬皮是誰?”
李洛道:“愛新覺…那個羅,努爾哈…那個赤。”
崔秀寧懶得再和這李中正bb了。
李洛要取個蒙古名,當然不是跪舔。而是“安達”印侯和“伯父”李簽給他的建議。
印侯是蒙古人,李簽是資深政客。兩人的建議由不得李洛不重視。
要知道,如今的漢官,大多數是雙名制。就是除了漢名,還要取個蒙古名。這可不是趕時髦,而是為了表示對主子的“仰慕”和“忠心”。
大漢奸們自然不用說,人人都有蒙古名。就是中下層的漢族官僚,也多有蒙古名,而且“刻苦”學習蒙語。
是不是很悲哀?
但這是后世鮮為人知的事實,歷史學者們都不好意思提的事實。
當時漢人胡化之嚴重,遠超后世的認知。
《明實錄》記載:“胡俗變易中國,士庶咸辮發胡服,無復中國衣冠之舊。甚者易姓氏,為胡名,習胡語,依胡俗,恬不知怪。”
看到沒?這是服飾、姓名、語言、風俗等全方面的蒙古化哦。
南方剛被占領沒幾年,胡化才剛剛開始。可是整個北方已經淪陷半個世紀,胡化之重觸目驚心。
元末,紅巾軍在北方打擊胡化,陳友諒在湖廣打擊胡化,張士誠和朱元璋在江南打擊胡化,明玉珍在四川打擊胡化……
這是第一次的大規模反胡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商都县|
康乐县|
雷州市|
闽侯县|
武乡县|
抚宁县|
吴堡县|
兰西县|
藁城市|
黔东|
三明市|
孝感市|
元氏县|
乌审旗|
宜章县|
嘉义市|
德化县|
麻阳|
安泽县|
民县|
新密市|
鄱阳县|
黄山市|
洛阳市|
安图县|
娱乐|
来安县|
绥芬河市|
梁山县|
岱山县|
郁南县|
永春县|
石家庄市|
南宫市|
怀来县|
宕昌县|
安塞县|
开阳县|
铜梁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