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章 警匪互懟-《葬元》


    第(1/3)頁

    “軍需圖”的材料是一塊葛布衣角,一面是字,一面是畫。

    李洛首先看到幾百個繁體字,好在兩人都認識。

    “祥興二年三月初二,太傅令余赴日求援,與北夷決南海。余乃率船北上,于十七日抵日,二十五日見日王北條氏。言諸夏危如累卵,請發援兵共拒夷狄。

    日王不允,只愿助軍需糧四千石,盔甲千具,長槍兩千桿,倭刀三百把,鐵八萬斤,弓千張,箭五萬枝等。

    四月八日裝船出海,至十六日始抵浙海,然已聞噩耗,崖山大敗,天子已崩,太傅死國,大宋亡矣!嗚呼哀哉,痛心疾首,驚駭嘔血。

    似此窮途末路,萬難東山再起。乃藏軍需于浙海一島,只待來日,或有可期。

    然亡國之臣禍不單行,先遭風暴,水兵多死。再遇海盜,慘勝如敗。又起內訌,殘兵相殺,千人船隊,僅存數人。

    輾轉大海數月,八月入臺州,欲聯絡太傅舊部。未至,路遭元軍搜捕,左右護衛突圍,血戰盡死,余僅以身免。聞齊魯有義軍反元,乃出海孤身北上,幸遇太傅舊部。然病重不起,乃作此圖。南望崖山,泣血再拜。祥興二年十月四日絕筆,恥不留名。”

    短短數百字,交代了“軍需圖”的來龍去脈。此人是南宋忠臣,但因為“恥不留名”,不知道究竟是誰。只是不大可能是武將,倒像個文臣。

    至于文中的太傅,應該指張世杰。因為張世杰與文天祥,陸秀夫并稱“宋末三杰”,官封太傅,也是崖山之戰的總指揮。

    一個南宋忠臣奉張世杰的命令,去日本求援兵。日本鐮倉幕府沒有答應出兵,只送了一批軍需物資。從文中所列數量看,這批軍需物資并不多,只能武裝幾千人的軍隊。但對于當時已退守南海,軍需斷絕的宋軍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補給。可惜軍需還沒送到,崖山已經大敗,宋朝徹底滅亡,軍需也無處可送了。

    所以此人只能將物資埋在一個島上。但接著連遭颶風,海盜和內訌,上千人只剩下幾個人。上陸后又遇到元軍,最后只有他一個人逃出來,死前見到張世杰的一支舊部,于是留下“軍需圖”相贈。

    那么所謂的“寶木部”就是宋軍舊部了。寶蓋頭加一個木子,不就是“宋”字嗎?

    至于“軍需圖”如何被柳家人知道,就不得而知了。可惜“寶木部”得到軍需圖,卻又陰差陽錯落到李洛手里。想到此人為國奔波,顛沛流離,九死一生的遭遇,兩人不由很是同情敬佩。

    兩人翻過軍需圖,看見上面是一副簡陋的畫,畫著一個海島,上面有兩根并立的石峰。邊上只有一行字注釋:“距浙東沿海百余里,有無名小島,大若一村,一對石峰并立西岸,藏之二峰之間。”

    李洛皺眉:“浙海領域的小島很多啊,起碼有上百個,說的這么模糊怎么找?”

    崔秀寧沒有回答,而是專心致志的揣摩圖,口中喃喃道:“這地方,好像有點印象……”

    李洛不敢打斷她的思路。在地圖學上,崔秀寧肯定比他強。優秀的刑警會了解地圖地理,便于布置追緝。

    “我繪制過中國沿海的海島分布圖,因為很多犯罪分子都會往島上逃。浙海的島雖然很多,但大概分布我都有點印象。我也看過沿海島嶼的高清地貌圖,這個小島我肯定瀏覽過,可卻想不來名字。”崔秀寧擰著眉頭說道。

    李洛頓時有些失望,“真想不起來?”

    “真記不得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伊通| 景宁| 法库县| 永平县| 泊头市| 龙口市| 横峰县| 晋州市| 廉江市| 宿迁市| 怀集县| 丹江口市| 苗栗市| 河西区| 云和县| 宁国市| 兰考县| 新余市| 民权县| 章丘市| 盘锦市| 万荣县| 宣武区| 乌苏市| 临夏市| 马山县| 英吉沙县| 独山县| 泰安市| 东丰县| 永宁县| 鄱阳县| 安龙县| 湖口县| 镇康县| 吉安市| 柯坪县| 蓬安县| 平潭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