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怪他瞎想,三塊印璽,也確實就他的印璽異象最驚人。 那可是鯉魚躍龍門?。? 只存在于傳說中的景象,卻沒想到,他們居然也有親眼看到的一天。 當然,蘇辰送出去的三方印璽,都有各自的特點,也不能就說龍璽最珍貴,宿盼的仙鹿璽和徐鎮(zhèn)的赤雞璽同樣不凡。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三方印璽再不凡,也不過是蘇辰隨手之作,算是他做的十二方印璽中最普通的幾塊。 因為這三方印璽固然體現(xiàn)了他的雕工,卻都沒有超出現(xiàn)實,至少這樣的異寶,在古代也有不少。也就余胖子的龍璽在水中遇光漂浮的現(xiàn)象有些超越現(xiàn)實,但那也只是一點點,都好解釋。 龍璽之所以遇光漂浮,是因為蘇辰在印臺四周填補了一種叫做光膠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是一種流體,可以作為填充材料,一旦將它填充到某樣材料周圍,在通過特殊的方法使其凝固,就可以是凝固后光膠流體變成原物體的樣子。 當然,這只是一種障眼法,實際上這種流體是一種對光極其敏感的透明材料,當將它填充到其他材料四周時,一旦光膠凝固下來,就可以吸收周圍物體反射的光線,所以在光膠凝固的過程中,最好是在一個四周乳白,完全封閉空間中,然后在光膠凝固的過程中,用強光照射青田石,這樣青田石反射的光芒就會被光膠記憶,然后體現(xiàn)在自己的透明材質(zhì)中,使其完全變身為青田石。 不過光膠的這種記憶功能也有缺陷,就是所記憶之光顏色越單一效果越好,如果只有一種顏色,那么如果光膠凝固過程中操作得當,完全可以使光膠以假亂真。 最后,就是光膠的特性,遇光變透明,并且自身恢復輕如氣泡的特性。 所以龍璽的制作過程就很清晰了。 蘇辰先是將龍璽印臺雕刻成無頭鯉魚的模樣,然后用光膠填充四周,成為長條形印臺柱體。 之后,將龍璽置于水中,在強光的照射下,光膠變得透明,無頭鯉魚形狀的青田石便表現(xiàn)了出來。 同時,在強光的照射下,光膠逐漸恢復輕體特性,變得越來越輕,那受光膠氣泡的浮力影響,印璽開始在水中上浮,隨著強光照的時間越來越長,光膠越來越輕,印璽上浮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直到強光消失,光膠特性消失,異象也隨之消失。 整個過程,說起來簡單,就是因為一種具有特殊光特性光膠材料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