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腐化世界 其三十一-《走進修仙》
第(1/3)頁
所謂“圖畫”這種東西,實際上就是三維的圖像在一個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其根基,則是建立在畫天法/歐幾里得幾何之上的。
而盡管歐幾里得幾何是一個完備系統,是絕對經典的邏輯構筑,并且符合人類的直觀感受。但是,它并不是“自然”的
自然界并不存在“歐氏幾何”。
正如亨利·龐加萊所說,就算存在以黎曼幾何或羅氏幾何為直覺的外星人,也并非不可思議。
不,不是不可思議,而是“非常正常”。
人類被重力束縛在地面上,但保留了對“高度”的感覺。他們能夠很直觀的認識到平面與體。但是對于大型獸群種來說,腳下的大地本身就是帶有弧度的。它們的認知先天就存在弧度。海神類則在理解“線”與“體”的概念的很長一段時間后,才意識到存在“面”的概念——它們自身并很難意識到“高度零”這種東西的特殊之處。
空中飛行的鷹隼、能夠沿著墻壁爬行的蟻蟲,海水中游動的魚、黑暗之中的蝙蝠,對于空間的感覺都與人類有所差異。
這不僅僅是生存環境決定的,更是物理規律決定的。哪怕同樣感知可見光的生物,都不一定能夠看到相同的世界。
就以光為例。
光學之中,有一條被地球人稱作“費馬原理”的神奇定律——光傳播的路徑是光程取極值的路徑。這個極值可能是最大值、最小值,甚至是函數的拐點。提出它的那位學者,正是“有一個絕妙的過程但寫不下”的費馬先生。
費馬原理在提出的最開始,是一個不大準確的版本——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最簡單的例子,光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因此有不同的折射率。若是有一束光穿過水,其照射方向就會發生改變——處在空氣之中的人就會看到光的“彎折”。
但實際上,光所去的那一條“曲折”的路徑,在“水下”的部分,比原本的“直線”傳播路徑要短——這是因為,光在水中速度更慢,消耗更大。光會選擇消耗更小的線路。
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消耗最小”的線路,就等于是最快速度最短距離的一條直線。所以,這個定律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理解為“光總是直線傳播”。
但是,這并不是鐵則。
對于某些狀況,光線傳播的路徑所需的時間可能不是最小值,而是最大值,或甚至是拐值。生活的環境乃至眼睛的結構
而就算大家空間感完全一樣,眼睛所接收的電磁波頻段不同,同樣會導致看到的世界不同。
比如說,若是有生物的眼睛接受的是微波,那么在它眼中,所有塑料制品都必然是透明的。
或許在某些種族看來,人族的皮膚是透明的,內里半透明的內臟栩栩如生呢。
單純靠寫實的繪畫,很難完成直接的交流——因為大家看到的,未必是一個“實”。
任何生物的眼睛都會欺騙自身。
至于抽象的繪畫——那就回到另一個問題上了。
對面如何能夠理解你的“抽象”?
相反,一些簡單符號所傳遞的邏輯——某些無比重要卻只能“不言自明”的概念,卻是這個宇宙最為接近“真”的東西。
比如,任何人都明白,但任何人都不能解釋的“數字一”
不管一個代表“數字一”的符號——不管它是一個二維的圓還是一個三角形又或者一道橫線,不管它在其他生物眼中變形成什么樣子,只要它還有“一”這個所指,那么它傳達信息的功能就達到了。
然后,數字二,數字三,以此類推。
仙盟征天司遭遇過許多的文明,其中,生命形態與仙盟差異大到極點的玩意也有許多。許多傳統的交流方式都遭到過碰壁。而“化身潛入”也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而開發出來的技術——通過當地人現場的教授,來學習這一門“活語言”。
學習一門未知語言,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掌握這一門語言的人交流——除此之外,單純是通過觀察、記錄,是沒有用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海晏县|
荔波县|
城口县|
雅安市|
汉寿县|
永年县|
荆州市|
昭平县|
平远县|
内丘县|
栾城县|
图们市|
迁西县|
轮台县|
白河县|
远安县|
清苑县|
拜城县|
抚宁县|
辽中县|
河间市|
巴塘县|
依兰县|
宜春市|
赞皇县|
乌拉特中旗|
藁城市|
东光县|
白玉县|
建湖县|
大新县|
金乡县|
桂平市|
高邑县|
旬邑县|
镇原县|
安溪县|
桐梓县|
韶关市|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