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馮落衣的質問,王崎明白,這就是無形的考驗。 將一切推給靈感、推給直覺也不是不行。但是,靈感并非無跡可尋的。這種思維活動只不過是潛意識里的東西偶然的表現出特殊的規律。 而說出自己懷疑數學本身不完備、想從別處入手,就代表自己背離了算主的道路。更嚴重的是,萬一有人因為自己的話而得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那離宗一系就可以直接吃個散伙飯了。 這時,王崎靈光一動,道:“老師,我最初的目標其實不是證明完備性,這只是無心插柳之成果。我實際上要做的是另一件事。” 馮落衣訝道:“如此嚴密的理論竟是無心為之?你的本意是什么?” 王崎有些支吾:“這只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你既然已經做出成果,那就代表這條路可行,即使走不到你原本想要達到的地步,也可以窺見一重大道。” 王崎“咬咬牙”,問道:“老師,您覺得,算學,究竟是‘一門算學’,還是‘多門算學’?” 馮落衣搖頭:“不同算家有不同看法,這個是做不出正確回答的。” “入道之時,我就在想,算學的子學科日益增多,這究竟是一個具有堅實構造的有機體的發育過程,隨著新的發展日益獲得越來越大的協調性和統一性, 還是它的外部所表現出的那種逐步分裂的趨勢是算學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其中獨立的學科, 不僅它們的目的, 而且它們的方法甚至它們的語言也正在越來越明顯地分離? 我們現在是有一門數學還是有幾門數學?” 馮落衣微不可查的點點頭。類似的問題很多算家都想過,每個萬法門弟子也都能說出一點自己的見解。但是,能夠提出這么多問題的,確實不多。 只要一領域,只要它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這是希門主曾經說過的話,馮落衣一直深以為然。 他開口問道:“那么,你是怎么看的呢?” “當然是,只有一門。”王崎露出了自信的。或者說狂妄的笑容:“也只能有一門。” “說理由,不然你的理論沒有任何意義。” 馮落衣冷靜地給弟子潑著冷水。每年都有一些年輕修家懷著熱情提出一個又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但遺憾的是,由于提出者本身缺少積累,這些點子大多都沒有價值。更有一些小家伙連自己想要批判什么都沒讀懂就嚷嚷著自己要重塑今法的體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