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龐大的太陽帶著它的九個行星小弟,在寂靜的宇宙中風馳電掣、一路狂奔。 在宇宙中,只有相對靜止而沒有絕對靜止。 所以,宇航中的第一要素就是定位問題——如果跑到目標星球所在地點,結果發現目標星球早已經飛的無影無蹤,那可就悲劇了;而更悲劇的事情是,好不容易跨越無盡星空、完成了探索任務,結果回來一看,由于定位計算錯誤,找不到家鄉星球了。 這種烏龍事件,在早期宇航時代也不是沒發生過,直到現在,托拉比帝國還有人能在某些偏僻星球上,找到一艘兩艘古董級飛船,這多半都是那個時代的星際迷航者。 按照太陽系的飛行速度,太陽系想要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周,大約需要2.3億年之久。 可也別嫌太陽系飛的速度慢,實際上,這個速度如果換成人類能夠直觀接受的方式來描述,太陽系飛行的速度,三分鐘能繞地球一圈! 不過在宇宙中,速度概念和地球上是完全不一樣,就算以太陽系如此驚人的飛行速度,對于恒星系之間的基本宇航需求來說,也只能算是一只烏龜在太空中散步而已。 想要依靠這樣的速度跨越恒星之間的遙遠距離,是要準備犧牲幾代人的時間。 在太陽系的光線照耀不到的地方,黑暗空寂的宇宙空間中,人類任何觀察設備視線以外,兩顆直徑大約兩米的黑色球體,同時從虛空中一躍而出。 “報告,定位器一號已發現太陽系,目前距離0.3光年。啟動自干涉推進系統,預計到達太陽系時間——七年?!? “報告,定位器二號已發現太陽系,目前距離0.6光年。啟動自干涉推進系統,預計到達太陽系時間——十四年。該星系具有氫離子膜,無法觀測星系內部情況?!? 兩個量子信號不分先后被發射出去,通過量子間的共振效應,被遠在上百光年以外的安思卜同步接收。 ———————————— 事實上,從星系外部通常都無法正確觀測到星系內部信息。這在宇宙中,是一個基本常識。 只要是有行星的恒星系,一般在恒星系外緣,都會產生一層離子膜,屏蔽星系內部信息。 這層離子膜多半是由恒星散發的太陽風、輻射、離子流和其他微粒子,在恒星系引力邊緣自然形成的一層保護膜。 按照浪漫一點的說法,這是恒星系母親對星系內生命的一種保護措施,讓他們在弱小時不至于被掠食者發現。 在地球上,人類用望遠鏡可以看到銀河系,也可以望見漫天星辰。 但是當探索者飛行器企圖飛出太陽系以外,當它離開地球超過了九十億公里,地球上收到探索者返回的照片上,太陽系外是一片漆黑。 而在這個距離,不但往外看是一片漆黑,往內看也看不到太陽! 這在當時,曾經引起花旗航天局專家們的一片恐慌,甚至傳出了‘人類是被高等文明圈養的寵物、人類所看到的宇宙都是假象,不過是球形影院的全息屏幕’等等猜測,雖然并未廣泛流傳到社會上引起恐慌,但在太空探索上,的確引起了一番軒然大波。 人類的太空探索,在那段時間陷入低潮,甚至連發射航天器的經費都被削減了。 不過,至今已可確認一切的太陽系外影像,是經過「太陽系皮殼望遠鏡」才看的到外面情況。 換言之,太陽系的三十億到一百二十億公里的地方有很大的學問,而到達一百二十億到二百五十億公里,太陽風也會被阻擋在此處,成了太陽系的天然保護罩。 而這個保護罩的厚度是七十億公里,彷佛是一個超級巨大的凸透鏡鏡片,只有在鏡片內,我們才能觀看到太陽系外的風景。 從太陽系外,則看不到太陽系內具體情況。 —————————— “法芮爾,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卑菜疾泛头ㄜ菭柭撓灯饋懋惓7奖悖恍枰铑^一動就行。 “先說好消息!” “您還有七年時間可以花天酒地,順便留下后代?!? “哇哦,聽起來不錯!你要說的壞消息,不是定位器需要七年時間才能抵達太陽系吧?” “并不完全是,除了這個以外,還包括您需要在這七年內,補習微電子學、中古時代社會學、中古藝術、如何與原始時代人類打交道等十七門學科、另外還有五門被量子計算機推導出來的地球語言體系需要學習?!? “你可真是特別擅長掃興啊,安思卜?!? “我可以將您的話當成夸獎嗎?” “當然不行!好吧,這些課程你去幫我聯系,但是此次事情重大,務必要注意保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