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事實上,在柳生元和的心眼中,看到的波仁多身體周圍的力場,是阿耨多羅般若一脈的一種修成成就,號之為——大般若圓鏡智,意思是以大智慧映照世間一切。 佛門講究心念一動,因果即生。大般若圓鏡智就是專門修行感知他人因念動而生的因果的一種秘術! 在柳生元和看來,實際上這大般若圓鏡智就是一種將自己的意志能量鋪開,增強接收能力,專門接收人體腦電波傳出體外的信號。 嗯,大概,也許,可能是這樣。 不過這是后話,現在兩人意志短兵相接,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志互相干擾,兩人雙雙雜念紛紜,眼看要一起走火入魔。 “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mēi)吽( hōng)。” 眼看自己就要走火入魔,如此危機時刻,波仁多哪里還顧得上什么比賽勝負? 趁著還有一絲清明,波仁多連忙口誦六字真言,同時發動了自己創制的靈魂秘術——千輪百轉無憂樹! 六字真言的波動,帶動波仁切的意志場有序震動起來,而這種奇妙頻率的震動,同樣也順著柳生元和的意志觸手,傳到了柳生元和的心底。 千輪百轉無憂樹并非是嗒然寺傳承下來的秘術,而是波仁切自創的心訣! 就像赤旗國不會永遠閉關鎖國,最終還是要改革開放一樣,任何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體系,最終都被證明將被世界淘汰。 波仁切在學習了嗒然寺秘傳根本經之后,也曾到津南大學求學心理學專業(還托了少數民族政策的福,加上嗒然寺的超然地位,他是免試入學的,不然還真難考上)。 從歐洲的上帝精神論到弗洛伊德的欲望驅動論;從東方的人性本惡和人性本善的爭持,到唯物主義的靈魂是身體的表現論;這種種觀念,每一種都有根有據,都能自圓其說。 可偏偏內容都是互相矛盾的,這讓波仁切恍然大悟——既然別人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世界觀來解釋這個世界,那我也能! 波仁切建立自己世界觀的方法,就是這——千輪百轉無憂樹! 千輪百轉無憂樹本身是一種梳理自身心靈的秘法,講求追溯性靈的本源,以人類初生的嬰兒赤子之心,推導自身行為形成的過程,進而解釋一切念頭產生的根源。 比如說,兒童餓了要吃,這就是身體本能,但是如何能向長輩討要到食物?是撒嬌?是哭鬧?還是直接說‘我餓了’?亦或干脆忍著,直到長輩說開飯? 不同的孩子,處于不同環境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孤兒院的孩子會忍著餓等開飯,獨生子女往往直接頤氣指使的說‘我餓了’,但是多子女的家庭孩子就可能選擇撒嬌來提前獲得食物。 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行為選擇,實際上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個人未來的性格,對世界的看法,對自身道路的選擇,都是在這些細小的行為選擇中積累起來。 但是,人很難反省自己每一個選擇的內因和外因。從而無法分析自己做出選擇的內在邏輯性。 體現在成人世界中,這就是許多人遇事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因為對自己的內在思維邏輯不能清晰把握,有時會得出兩個、甚至更多的判斷,才造成首鼠兩端,猶豫不決。 千輪百轉無憂樹,就是從最初的赤子之心開始,將自身的邏輯整理清楚,建立一個清晰完善的判斷機制,最終,要將人的每一個念頭的來龍去脈分析清楚,到那時,雜念就不是雜念,而是記憶寶庫中,一顆璀璨的寶石。 當這顆心靈之樹完善之后,心靈中將再無雜念可言,所有的念頭,只不過是心靈朝著不同方向的思維探索,人的整個記憶將變成一顆寶樹,所有念頭都是樹上的累累碩果,每一顆果實,都有枝干支撐著形成一體。 樹干和樹枝就是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在邏輯,吸收到的新知識,將作為養分,被樹干同化,如果原有的世界觀能對該知識進行解釋,那么樹干上將結出新的果實。 如果原有的世界觀不能解釋新知識,但是能接受理解這種知識,那么樹干上就會長出新的枝條,將新知識帶來的體系融入原有的世界觀之上。 這就是波仁多構想中的千輪百轉無憂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