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鄂國公李九思抵達威海的時候,已是十月中旬。 迎接儀式之后,鄂國公李九思和隨行眾人便先看了一場風(fēng)帆艦的火炮齊射。 轟隆隆的炮聲和濃烈的硝煙,伴隨著兩艘戰(zhàn)艦的高聳桅桿,讓李九思第一次直觀地見到了西洋艦船的威脅。 山上四散的碎石和巨響,讓兩名跟隨李九思前來的京營勛貴子弟嚇落了馬。 李九思穩(wěn)住了馬,盯著海上的兩艘戰(zhàn)艦,半晌問道:“此西夷之大艦乎?” 劉鈺搖搖頭。 “回國公,此小艦也。” 李九思沒有再多問,只是默默地點點頭。 劉公島距離京城并不遠,繞過威海衛(wèi),便是渤海。 如果西洋人有這樣一支強大的艦隊出現(xiàn)在渤海,他雖不知道劉鈺和李淦說的斷漕運一事,卻也能想到另一種威脅。 朝中并無幾人知道建海軍的事,只是以為這靖海宮官學(xué)不過是個學(xué)堂。 很多人得到皇帝關(guān)于靖海宮官學(xué)不和科舉搶官員名額的事后,對此也就不甚在意。 戶政府沒出錢,皇帝出的內(nèi)帑。只要不搶官員名額,這事兒也就不是大事,連討論的意義都不存在。 李九思本也不甚在意,可如今一看,心里還是悶悶的,猶如一個錘子懸在了心頭。 支開身旁的人,李九思單獨把劉鈺叫到了一處。 “守常,此番陛下派我前來,還有件事要和你說說。你既是聘用了法蘭西國的工匠,這造船的事需要抓緊。我聽聞,這樣的戰(zhàn)船造價極高?” 李九思來之前,皇帝才和他說了一下威海的情況,他這才知道這樣一艘戰(zhàn)艦,劉鈺花了七八萬兩銀子。 數(shù)目之大,著實讓其咋舌。 然而劉鈺卻說這還不是西洋人的大艦,這就不免讓他擔(dān)憂。 劉鈺也不知道皇帝和李九思說了多少,這時候只能道:“此事說來話長。一艘戰(zhàn)艦,七八萬兩銀子,西洋人定是多要了。商人言利,總不能賠著送來,多要了一半的錢吧。” “如今我聘用了一些法蘭西國的工匠,過些日子還有一些更好些的工匠,那是法國官面上的。若是自造,應(yīng)不算太貴。只是造船這種事,非是一朝一夕,即便有錢也是無用。” “不先將木料陰干,一艘船最多也就七八年便朽爛了。若是陰干,或可用個五六十年。造船昂貴,實是沒辦法現(xiàn)在就急著造,只能再等些日子。也正好,讓工匠們練練手,學(xué)一學(xué),如今再建的正有兩艘,這也是數(shù)年前就積攢下的木料。” 聽劉鈺如此說,李九思的神情才算是放松了一些。 皇帝早就知道買兩艘船的價格,只是對這個價格感覺到有些驚恐。若是換了別人,定然以為這是漂沒了,然而皇帝既沒發(fā)國庫的銀子,自己也不過投了那點銀子,對劉鈺的報價皇帝還是相信的。 這個可怕的價格,讓皇帝看了劉鈺嘗試自造的奏折后,便允了。 奏折上說不清楚自造的問題,故而來之前,皇帝和鄂國公說了一下海軍的事,叫鄂國公來查看一下。 聽聞劉鈺已經(jīng)在嘗試自造兩艘了,總算是略微放心,李九思又問道:“木料積存了多少?我雖不懂,卻也大約知道,這木料非是隨便的木頭便能用。” “回國公,這事當(dāng)真急不得。海軍非一朝一夕的事,還請國公回去后務(wù)必與陛下言明。那英國人為了造船,提早幾十年前就種下了橡木,百年之后取用。若非這些年控制了阿美利加,千萬年來樹木無人采伐,料想英國人想要造船也不容易。我朝縱然不能學(xué)英國人提早數(shù)十年栽下大樹,可是海軍一事非是一朝一夕。” 說到這,劉鈺又沖著京城的方向拱拱手道:“依賴陛下洪福大智,北伐羅剎,收回了前朝奴兒干都司土地。那里林木茂盛,正有一些數(shù)人環(huán)抱不來的橡木,適合造船。若無奴兒干及遼東,想要造大艦也不容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