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官商之別-《新順1730》
第(1/3)頁
住在唐通事梅三十郎家里,也算是極大地情面了。
唐人町里的水手等人,受船主、日本的街長、以及唐通事三方管轄。
所謂“門口也有插刀手寸步不離,日夜看守,但凡買一尾魚,買一根菜,都要經他查驗,方可進館”。原先鎖國之前,大商人還可以在平戶等地直接買房,現(xiàn)在是不行了。
唐人町里也是涇渭分明,有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三方的人勢同水火。
畢竟這種貿易政策就是如此,你多拿一張貿易許可證,別人便少拿一張,唐船一共25張貿易信牌,多一張都沒有。大家只能卷起來。
在這里住了幾日,劉鈺也多方打聽查探了一下日本的情況,看來這貿易確實有些蛋疼。
往日本運貨好說,生絲、白糖、水銀、藥材都能換到錢。
可往回走就難說,如今最緊俏的貨還是銅。
100斤一箱,一箱在日本這邊算上行賄、搬運之類的錢,大約是13兩銀子。
運回大順,只要到貨,25兩一箱,只要上岸就能賣出去。
若是能偷偷往荷蘭人那邊運,賺的更多,現(xiàn)在歐洲也正缺銅,不只是用來鑄錢,還有鑄炮。
除了銅,日本再能賣的就不多了,剩下的統(tǒng)稱“俵物”。
聽起來像是咸魚干、魷魚絲、干海帶之類的東西,實際上還有瓷器、鎏金器、飾物等等。可能是為了防止瓷器打碎了,所以在里面填充一些干海帶、干鮑魚之類的東西。
明末戰(zhàn)亂,中國瓷器生產受阻,日本人抓住機會,大規(guī)模燒制瓷器。
荷蘭人憑借海運的優(yōu)勢,在不能拿到中國瓷之后,開始大量進口日本瓷,所謂的“伊萬里燒”。
這些年大順逐漸平穩(wěn)過來,日本伊萬里燒的優(yōu)勢漸漸降低。
看著架勢,若是能把瓷器好好整一整,應該用不了多久,伊萬里燒就外銷不動了。
銅是回去就能賣好價的,這俵物中的干海參干鮑魚,這些年就不太好賣。
南方還好,北方一則吃得少,二則遼東等地也產,當年取消了疍戶賤籍,把一些疍戶移民到了遼東沿海,也使得遼東沿海地區(qū)逐漸開始有了采鮑魚、海參的。
再詢問詢問,別的東西就真不知道該運什么了。
運糧食的話,壓倉還行,但日本的米也不便宜,回去就是賠錢的。
搞出正德新令的新井白石算是有識之士,他說“五谷之類猶如毛發(fā),無停止之時;五金之類猶如骨骼,不復重生”,因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收緊了重金屬的外流。
之前中國商人還能壓價。
資本雄厚,到了長崎之后互相配合,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的做在一起商量好了,誰也不出價,等著日本商人主動降價。
日本商人要辦銅、開礦、周轉、利息……實在壓不過這些海商,只能自己降價,生怕中國海商不買,靠別的貨物填補銅價的虧損,總體上還是賺,也比壓著貨還利息錢便宜。
如今卻反過來了,貿易信物許可證一出,三幫先內斗了起來,銅價也是水漲船高,雖然還有利,但這些年也是從百斤十兩漲到了十三兩。
原來可以團結起來壓價的三大幫,如今互相仇視,倒是讓那些通事之類的抖了起來,只要船一來就能收到賄賂,各船主只求能拿到一張貿易許可證。
劉鈺是懶得賄賂,直接搞了違禁品,已經拿到了第一張貿易許可證不說,還得了700兩銀子的“褒獎銀”。
中國這邊25張貿易許可證,荷蘭那邊6張,看起來中國這邊優(yōu)勢大,然而日本其實還是更愿意和荷蘭做生意,最起碼那些‘伊萬里燒’瓷器能賣出去,倒是沒聽說有中國商人從日本倒騰瓷器回中國賣的。
既是住在別人家里,有些話就不好說,怕隔墻有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本溪市|
西华县|
瓦房店市|
永清县|
来宾市|
瓦房店市|
兴宁市|
鹤岗市|
弥勒县|
历史|
辽中县|
平塘县|
尼勒克县|
鄂州市|
澄江县|
河北区|
文水县|
哈尔滨市|
新野县|
大冶市|
清涧县|
疏附县|
阿克|
宜君县|
大厂|
名山县|
荔浦县|
华容县|
澄迈县|
上饶市|
黑河市|
太仆寺旗|
怀安县|
北辰区|
靖安县|
白沙|
梧州市|
达拉特旗|
民丰县|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