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槍和槍-《新順1730》
第(1/3)頁
“騎鐵青黑騾者,即為奸賊劉守常。其后隨行騎馬牽白馬者,當為其伴當?!?
國子監(jiān)大街上,幾名穿著青色長衫的年輕人坐在臨街的一家酒肆內,居高指點著下面穿行而過的人物。
武德宮和國子監(jiān)就隔了一條街,或許是朝廷有意為之,故意造成這種對立,雙方的斗毆打架事件常有,互相看不順眼。
明末結社之風日盛,復社之前,便有香山同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歷亭席社、云簪社、吳門羽朋社、吳門匡社、武林讀書社、山左朋大社等二三十家學社。
大順立國后,一開始廢八股而用策論,加上對明末悲劇的反思、對程朱理學的批判,導致結社論政之風日盛。
京城自不例外。
或是監(jiān)生,或是蒙蔭,或是游學學子,居于京城,結社聯(lián)詩,討論時政,針砭時弊。
太宗皇帝當年又有遺訓,鼓勵結社論政,以為此可使民智開。這些年各個學社之間甚至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報紙的雛形,當然,此時大部分人是不認字的,這些報紙的雛形也是給各個學社的成員看的。
在酒肆中觀察街道情況的這幾人,都是京城“萇弘社”的成員,取莊子“萇弘死、血藏三年而化為碧”之意。
青衫中為首一人,姓陳,名震。
祖上名為陳用極,永昌元年,曾隨左懋第北上,臨行之時,穿白衣、戴白冠,謂送行親友曰:此番北去,吾圖死國爾!
最終和談失敗,他拒絕剃發(fā),不屈而死。
明末之亂,沉痛難思,多有剃發(fā)降清者,甚至衍圣公都剃了發(fā)。之后大順對那些投降士大夫的無情嘲諷、士大夫的自我反思,都催發(fā)出一些學社的不屈之氣。
京城的萇弘社,更是其中佼佼者。
前些日子,國朝大勝羅剎,皇帝陛下親征,親自指揮大軍作戰(zhàn),連破羅剎城堡,甚至連羅剎王的義子都俘獲了。
消息傳來,萇弘社眾人放歌縱酒,聯(lián)詩慶賀,一個個高唱著漢之大風、唐之邊塞,只恨不得學一學班定遠,投筆從戎,做諸葛武侯,羽扇輕搖。然而終究只是酒后暢快,清醒之后,并無人真正投筆從戎。
然而這種暢快和興奮并未持續(xù)多久,很快,萇弘社的小報中就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的叫人咬牙切齒。
說是朝廷不敗而敗、羅剎不勝而勝。朝廷不但賠了羅剎三十萬兩銀子,還承認了羅剎的帝位,此天朝之大辱。不久之后,羅剎使團就要入京,國朝將以非朝貢之禮,接待羅剎使團。
報中更說,談判中有奸賊誤國。
尤其是翼國公之子劉鈺劉守常,自小便學西洋學問,不通經(jīng)史子集,挾洋自重,朝廷因其懂西洋語,而用其為副使。陛下親征南歸,以劉守常為將,然其為謀拓土之功,談判中,竟尊羅剎為帝,又許以金銀三十萬,此真當世之秦檜也。
萇弘社眾人雖然碧血丹心,一腔熱血,但多讀經(jīng)書,并不知羅剎何在,更不曉北邊之事。
匿名的小報一出,萇弘社眾人頓時激憤,郁結于胸,恨不能手刃國賊。
本身武德宮與科舉及國子監(jiān)的矛盾就深,不少人認為武德宮學的經(jīng)書太少,學的西洋學問太多,這是舍本逐末。
儒學為本,其余皆末,縱興實學,亦不可舍本逐末。
只不過是太宗皇帝遺訓,這些人也不好直接說不對,但不滿肯定是有的。
這就好比本來一年有一百個官缺,因為武德宮的存在,直接少了四十個。
不做官,如何能施展心中抱負?將這一腔碧血,化作立功之不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湟中县|
介休市|
新化县|
鹤壁市|
建宁县|
连云港市|
青阳县|
榆树市|
五原县|
久治县|
大方县|
潮州市|
海宁市|
北川|
琼海市|
丰镇市|
金川县|
静乐县|
商丘市|
通海县|
沈阳市|
阳江市|
镇赉县|
河北省|
西昌市|
宁夏|
大化|
枞阳县|
石阡县|
宾川县|
诏安县|
全州县|
额尔古纳市|
拉孜县|
嘉黎县|
犍为县|
青海省|
嘉禾县|
嘉义市|
昂仁县|